8月28日,中国人寿在北京、香港两地同步举行中报业绩说明会,公司核心高管悉数出席。
纵观这份中报,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总保费达5250.88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3%,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中国人寿投资收益保持稳健提升。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人寿投资资产突破7万亿元大关,较2024年底增长7.8%。2025年上半年,这家险资实现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2.78%;实现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3.29%。
此次业绩说明会上,中国人寿高管重点回应了关于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问题,资事堂将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首席投资官发声:A股底部夯实
展望下半年,中国人寿认为中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健增长,尽管地缘政治摩擦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边际影响正在减弱,叠加稳增长、扩内需政策的持续落地,内生动能有望进一步增强。
资本市场方面,债券利率维持低位波动,A股估值总体合理,底部基础逐渐夯实,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公司对下半年市场走势保持乐观,并将重点把握板块轮动机会,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消费制造和出海企业等方向。
投资策略将遵循“配置资产坐稳、弹性资产做优”的思路,保持中性灵活的估值策略,维持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在较低水平,确保稳健经营。
中国人寿的首席投资官刘晖在说明会现场表示:上半年中国人寿加仓权益资产的数额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
明确表示加仓港股
在权益投资方面,公司将继续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要求,持续优化配置结构,重点配置高股息优质股票以及具备新质生产力特征的标的,不断提升长期回报潜力。
公司高度关注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凭借最新获批的QDII额度,上半年已在港股市场实现良好收益,下半年将继续关注新经济与高股息资产,保持均衡稳健的投资组合。
内含价值持续增长
内含价值方面,上半年达到1.4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5%;新业务价值为285.5亿元,同比提升20.3%。其中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9.5%,银保及其他渠道同比增长178.8%,贡献度提升至14.7%。
所谓内含价值,可以理解为寿险公司的“价值账本”,既反映当前资产的净值,也把未来存量保单所能带来的利润折算进来,是衡量公司长期价值的重要指标;而新业务价值则是当期新签保单所创造的增量价值,代表公司未来增长的潜力。
内含价值上升,意味着公司未来能为股东创造更多回报;新业务价值的上升,则说明公司当期新签的保单更有价值,未来盈利的“增量引擎”更强劲。
谈及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领域,中国人寿始终将普惠保险视为央企使命与责任,切实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从上世纪80年代推出简易人身保险,到率先试点农村小额险、大病保险和城市定制型医疗险,公司始终是普惠保险的开拓者与引领者。
近年来,依托城乡网络和科技优势,普惠保险业务取得突出成效。产品层面,已开发200余款普惠型产品,覆盖意外、疾病、医疗、护理等多元责任。2025年上半年,公司推出长期失能收入险、老年专属旅游意外险、家政人员意外与疾病保险、老年人专属医疗险等创新产品,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
上半年,公司累计赔付1609亿元,赔付人次超过4800万,其中健康险责任赔付超过340亿元,为近1.1亿人次老年人提供风险保障,新承保乡村人口近1.6亿人次,切实减轻了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