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同比收窄七成,呷哺呷哺缓过一口气

关店高峰期已过

呷哺呷哺似乎度过了一段最黑暗时刻。

2025上半年,呷哺呷哺实现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净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2.73亿元大幅收窄至0.8亿元,同比减亏幅度达71%。

亏损收窄首先得益于源于供应链与物流环节的降本增效。

呷哺呷哺表示,上半年其通过多项战略举措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包括与关键供应商建立深度战略合作以获取优势资源;对部分大宗食材采用提前锁价策略;利用数字化采购平台进行线上比价与寻源,提升采购效率与透明度。

餐厅结构优化也对利润回升贡献显著。

近年来持续淘汰低效门店,并在高潜力区域进行战略性新店布局。截至6月30日,门店总数为93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3%。

规模调整叠加运营效率提升,推动两大核心成本显著下降:原材料成本减少1.86亿元,同比下降22.5%;人工成本降低1.48亿元,降幅18.1%。

因关闭及持续亏损门店所产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减少1.3亿元,降幅64.1%。

分品牌看,呷哺呷哺品牌与凑凑在经营策略上进一步分化。

凑凑延续高端路线,在上半年行业承压的背景下实现客单价逆势提升6元。呷哺呷哺品牌通过降低人均消费吸引客流,推动翻座率从2.3提升至2.6。

当前餐饮市场整体经营压力之下,两品牌同店销售额均出现下滑,同比降幅均超10%。

不过呷哺呷哺品牌扭转了净关店的态势,上半年新开门店32家,实现净增3家。

新店布局高度聚焦高线城市,超四成位于一线城市;其中北京、上海部分新店表现优异,翻台率超过6.5。

当前呷哺呷哺正通过“凤还巢”合伙人计划推动更精细化的运营和高效扩张。

该计划于7月正式启动,面向内部优秀员工及外部餐饮人才招募新店合伙人,旨在通过“股权+分红”机制,激发店长及骨干团队的经营积极性。

截至8月,该计划已落地5家合伙门店,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地区。

已有门店经营表现良好,餐厅利润率均在30%以上,单店月营业额均超35万元,翻台率保持在3次以上。其中,投资回收期最短为4个月,最长为10个月。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