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收益97.5%,中欧基金宋巍巍:半导体处于周期上行阶段,未来3-5年发展趋势向上,两个子行业最具确定性

投资作业本Pro
中美半导体市值逐渐收敛。

日前,中欧基金经理宋巍巍做客澎湃新闻首席连线节目,对当下半导体行情作出分析和解读。

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了要点如下:

1、目前半导体周期已上行8-9个月,按照以往经验,上行周期通常持续一年多。由此来看,半导体板块仍处于周期上行阶段。A股半导体行情的火热,正是流动性和产业趋势共振的结果。

2、国内半导体行业最重要的催化剂是光刻机等卡脖子环节的技术突破。其次是AI相关GPU芯片。

3、虽然半导体行业整体受益,但每轮上涨都由不同子行业带动。目前最具确定性的两个子行业是GPU/AI芯片和存储芯片。

4、在半导体投资中,我个人认为并不存在所谓“周期与成长的匹配”,而是应当在行业周期低点布局成长股。在半导体行业投资中,第一要坚持投成长,第二要投龙头。

5、短期行情难以预测,但中国半导体行业未来3-5年发展非常确定全球半导体需求最大市场在中国,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市值会逐步向美国的市值去靠拢。

宋巍巍,证券从业时间超8年,历任中欧基金研究员、投资经理,现任中欧基金指数基金经理。2024年开始管理公募基金,专注指数投资,目前管理产品规模超88.27亿元旗下有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中欧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等产品。

他长期关注科技类资产包括芯片、机器人、软件、创新药等。


图中是部分宋巍巍管理产品,由于产品较多,并未全部展示

其管理的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发起A近3月收益率41.03%,近一年收益率97.5%。中欧中证人工智能指数发起A产品近3月收益率59.84%。

中欧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A近1年收益159.81%,在同类2984只产品中位居第6,任期回报111.59%,中欧中证全指软件开发指数发起A近一年收益103.35%,任职回报44.39%。

以今年业绩最佳的产品为例,中欧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发起A今年来收益85.06%,近6月收益61.77%,近3月收益40.06%。此产品还以50.94%的收益率在上半年权益指数型基金中排名第七。

宋巍巍管理的近半数产品近3个月业绩都在20%以上。从图中可见,其管理基金收益率从去年10月左右迎来大涨,可以说宋巍巍抓住了这轮牛市行情。

最近半导体芯片行情火热,未来走势会如何?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了宋巍巍在直播中的分享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每轮牛市行情,除券商外,芯片也从不缺席

主持人:近期A股持续走强,沪指突破3800点再创新高,芯片产业链表现尤为突出。本轮芯片股行情的驱动力有哪些?接下来哪些细分领域景气度更高、更具持续上涨潜力?当前投资芯片板块需要警惕哪些风险?

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邀请到了老朋友、中欧基金指数基金经理宋巍巍。

宋巍巍:今天很高兴和大家聊聊最近A股最热门的半导体板块。

如果经历过2019-2021年那轮牛市,大家会发现芯片板块在成长股中涨幅始终排在前列。这一轮也一样,从2024年9月24日行情发酵以来,芯片板块涨幅居于成长板块首位。每次A股指数突破,除了券商外,芯片板块作为成长龙头都不会缺席。

最近市场很快从3600点涨到3800多点,芯片板块在指数突破过程中持续领涨。

半导体火热是产业和流动性共振结果,目前半导体仍处于周期上行阶段

为什么芯片板块在行情突破时容易大涨?

一方面,流动性宽松时资本市场更愿意给有未来空间的行业高估值;另一方面,产业本身正处于上升周期。流动性宽松和利率下行时,市场会给成长性强的行业更高估值。

比如近期国内GPU和定制芯片相关个股,虽然短期盈利不突出,但涨幅已带动整个芯片板块,相较于传统价值股弹性更大。总结来说,流动性宽松推动资本市场对未来成长资产定价更高,带来估值提升和快速上涨。

第二点还要回到芯片行业的基本面和产业趋势。对于一个板块的定价,产业趋势是首要因素。近期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周期上行阶段。

半导体周期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经济上行时,股票、房价、工资、通胀都上涨;下行时则相反。半导体周期同样如此。

半导体细分种类很多,但大家普遍关注存储芯片价格周期,因为存储在半导体行业价值占比最大,价格周期明显,约每三年一轮。

上一轮存储价格见顶在2021年,随后持续下行,到2024年底见底。从2025年2月开始持续上涨。本轮半导体上涨既有产业趋势,也有基本面触底反弹的推动。目前存储价格自去年底以来持续上涨,符合三年左右的周期规律。

简单判断,目前半导体周期已上行8-9个月,按照以往经验,上行周期通常持续一年多。由此来看,半导体板块仍处于周期上行阶段。A股半导体行情的火热,正是流动性和产业趋势共振的结果。

国家支持对半导体行业的推动毋庸置疑

主持人:接下来想请您谈谈政策层面,您如何看当前政策环境对芯片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哪些细分领域受益更明显?

宋巍巍:半导体行业其实非常依赖政策推动。无论是美国、韩国还是日本,国家级政策对半导体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

中国自90年代起大力发展半导体,始终处于追赶阶段。半导体行业既有周期性,也有创新性。

摩尔定律决定了行业竞争极为激烈,追赶者如果慢一代产品,容易陷入被动。

半导体行业研发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巨大,因此需要政策支持。一方面是直接补贴或债券支持,另一方面是股权投资。

国家大基金就是最重要的支持方式。国家大基金自2016年起已到第三期,2024年第三期规模近3000亿,以股权投资支持半导体企业发展。大基金的推出在低迷市场中直接带动了板块上涨。

此外还有各类补贴政策。比如今年8月上海出台算力补贴政策,投入6亿元支持企业租用智能算力,最高补贴80%租金;还包括支持大模型应用、语料采购和前沿技术研发等。补贴主要面向AI技术和大模型企业,最终都带动了高性能GPU芯片和服务器的采购,对国产GPU、服务器和存储企业形成直接利好。

因此,无论是股权投资还是补贴政策,都直接推动了国产算力、半导体行业,尤其是晶圆制造和存储等高资本开支领域的发展。

在半导体行业,国家支持尤其资金支持对行业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

光刻机和GPU的突破是半导体最大催化剂

主持人:在全球半导体竞争格局下,您认为国内芯片产业在供应链安全和技术突破上取得了哪些关键进展,从而增强了市场信心?

宋巍巍:半导体行业自2018年以来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

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让国产化成为主旋律。过去能采购的EDA、光刻机、晶圆制造等环节,如今成为国产半导体突破的重点。

每当这些环节有新突破,相关公司都会迎来行情。比如2023年华为推出Mate 60,当时有很多的手机博主拆机发现使用了等效7纳米芯片,带动了半导体及手机产业链公司集体上涨。光刻机、光刻胶等相关公司也因技术突破而大涨。

进入2024年,光刻机相关突破依然多次催化A股半导体行情。

所以,国内半导体行业最重要的催化剂是光刻机等卡脖子环节的技术突破。其次是AI相关GPU芯片。

自ChatGPT发布后,全球进入AI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服务器对算力芯片GPU的需求大幅提升。美国对中国AI芯片出口限制后,国内企业加快突破,市场需求巨大,只要国产芯片实现突破,需求将迅速释放。

我觉得对于国内的半导体行业而言,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因素,或者说最关键的催化力,就是我们在光刻机技术方面的突破。

无论是在DUV还是EUV光刻机,还是在半导体材料、或者是半导体设计软件等领域,这些国产化的进展、突破以往“卡脖子”环节的技术与产品的落地,都是推动国内半导体行业向前发展的关键催化因素。

因此,我认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是国产半导体行业最重要的催化因素。第二点,则是自 2023 年以来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卡脖子”领域——也就是与 AI 相关的 GPU 芯片——在这一块半导体技术上的突破。

总结来说,光刻机和GPU/AI芯片是当前半导体行业最大的催化点。

最具确定性两个子行业:GPU和存储芯片

主持人: 芯片产业链条长,细分领域众多。您认为接下来哪些细分领域景气度更高、更具持续上涨潜力?

宋巍巍:目前最具确定性的两个子行业是GPU/AI芯片和存储芯片。两者需求都来自AI快速发展带来的高性能服务器需求增长。AI普及后,大家对算力和存储的需求大幅提升,推动GPU和高性能内存(如HBM)持续增长。

虽然半导体行业整体受益,但每轮上涨都由不同子行业带动。过去关注晶圆制造、手机产业链,现在则主要受益于服务器相关的高性能半导体需求增长。

行业周期低点布局成长龙头

主持人:芯片行业既有周期性,也有AI创新带来的强成长驱动。您在投资组合中如何平衡周期波动与长期成长?

宋巍巍:在半导体投资中,我个人认为并不存在所谓“周期与成长的匹配”,而是应当在行业周期低点布局成长股。因此,这一策略始终着眼于成长性,始终关注行业中处于头部的龙头企业。

半导体行业有一个显著特点,正如大家此前可能所了解的,连巴菲特一般也不轻易投资科技企业——因为科技行业每隔一两年或两三年就会因技术迭代而发生巨大变化。

曾经的“拳王”、往日的龙头,若未能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很可能迅速掉队,最终甚至导致公司分崩离析、被市场抛弃,从而彻底失去价值。

因此,在每一代半导体产品或每一个投资方向上,我们仍然应当聚焦于最具领导力的科技企业,也就是行业的龙头。

半导体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类似,具备“赢家通吃”的属性。头部企业往往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获得最丰厚的利润,而第二、第三名的企业所能分得的利润已经很少,第四名及以后的企业甚至难以生存。

所以说,在半导体行业投资中,第一要坚持投成长,第二要投龙头。

至于周期,投资者需要把握的是“投资节奏”:在周期低点可以加大仓位,在高点则可相应减仓。

但这并不意味着龙头公司能够完全脱离周期波动,也不代表在周期低谷时应当去投资那些已被市场或技术淘汰、落后于时代的公司。

主持人:当前投资芯片板块需要警惕哪些风险?是估值泡沫、短期技术性调整,还是基本面复苏不及预期?

宋巍巍:半导体行业波动大,弹性高,涨得快跌得也快,容易让投资者追高被套。

第二个风险是估值高,牛市时行业估值经常超过100倍。但估值高低更多取决于A股整体走势。

由于半导体是顺周期指数的一个行业,顺指数也就是说,它的涨幅一定是指数涨幅的某个倍数,指数涨20%,那半导体可行业可能涨60%。指数跌10%,半导体行业可能跌25%。锚定点主要是在于指数的估值层面。因此,半导体行业的它的风险来自于大盘的上涨或者说下跌。

对于基本面投资者,风险更多来自下游需求变化。不同子行业需关注对应下游趋势,如存储价格、手机需求、国产GPU需求等。投资时要回归初心,关注行业基本面变化,评估风险。

未来3-5年半导体发展趋势向上,中美半导体市值逐渐收敛

主持人:最后,请您展望一下未来3-5年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格局。

宋巍巍:短期行情难以预测,但中国半导体行业未来3-5年发展非常确定。国产化趋势加速,全球半导体需求最大市场在中国,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市值会逐步向美国的市值去靠拢。

以市值对比,A股芯片指数市值是4.5万亿元,不足美国英伟达市值4万亿美元的七分之一。随着国产替代推进,国内公司市值和美国公司市值之间的差距会逐步收敛。

所以说3到5年对于国内半导体发展趋势的判断,我觉得它是趋势向上,并且还有巨大的市值的上涨空间。



更多大佬观点请关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