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9月登陆港股市场后,美的集团(000333.SZ)正在推动子公司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得智联”)赴港IPO。
安得智联的前身是美的集团物流部门,此后逐渐成长为一家提供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公司,2024年收入、净利润分别达到186.63亿元、3.8亿元。
目前美的集团持有安得智联52.94%的股份。
超百亿收入规模的背后,美的系(包括美的集团及其关联方等)仍是安得智联的重要客户,前者仅2024年便为其贡献了近4成的收入。
与母公司之间较高的关联交易,或许是此前安得智联A股IPO止步不前的主因。
若安得智联此番成功登陆港股,则有望成为美的集团旗下首家以分拆路径上市的子公司。
在此之前,美的集团曾两度运作子公司美智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智光电”)赴创业板上市,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此次安得智联能否搭上港股热潮的快车道顺利上市,正受到关注。
美的贡献超百亿收入
目前安得智联的业务涵盖生产前物流优化、一盘货统仓统配到最后一公里送装全流程,解决的是家电等制造行业公司从生产到末端配送的全流程物流运输的问题。
安得智联的优势在于背靠美的集团,拥有丰富的供应链数据,可通过数字化平台对配送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家电龙头公司自建供应链并不鲜见。
海尔集团旗下的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日日顺”)同样可以提供从生产到末端配送的全流程服务,年收入规模已过百亿。
二者的业务构成颇为相似。
安得智联的主要收入来自一盘货统仓统配业务,主要是涉及产品从工厂下线到分销商等环节,面向涉及多层级制造商及分销商的公司。
安得智联通过集中共享模式管理这类公司的全渠道库存,以提供统一仓储和配送等服务,不仅节约了仓库面积,还能提高配送效率。
2022年至2024年,一盘货统仓统配业务分别为安得智联创收95.89亿元、106.54亿元和120.53亿元,占比均在6成以上。
日日顺主要收入亦是来源这一环节,2022年创收116.44亿元,占比接近7成。
背靠大树好乘凉的B面,是安得智联对母公司有着较强的依赖性。
2022年至2024年,安得智联通过为美的系提供供应链服务获得的收入分别为53.42亿元、59.38亿元和76.75亿元,占收入的比重基本接近4成。
不仅如此,安得智联与美的系未来交易规模或仍保持增长态势。
据双方签署的框架协议,2025年至2027年安得智联为美的系提供服务的交易额上限分别为93.5亿元、110亿元和125亿元。
持续扩大的关联交易,或许是安得智联最终选择止步于A股IPO辅导的主因。
早在2023年12月,安德智联便向证监局递交了IPO辅导材料,但无疾而终。
信风注意到,作为安得智联IPO辅导机构的中金公司在3期辅导材料中曾指出,安得智联从美的系所获得的收入存在占比和绝对金额过高的情况。
彼时日日顺冲刺A股IPO之际亦存在类似的困扰。
早在2021年,日日顺便向深交所递交了创业板IPO申请,但历时2年后最终撤单。
2020年至2022年,日日顺来自“海尔系”的收入分别为46.5亿元、52.52亿元和53.16亿元,占比在3成左右。
上市委会议上,监管层便曾要求日日顺说明“是否对关联客户存在重大依赖,是否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
虽然日日顺顺利过会,但最终仍是主动选择撤回。
此后海尔集团将对日日顺的表决权委托给了海尔智家(600690.SH),后者就此控制了日日顺、实现并表。
此后日日顺是否会和安得智联一同转战港股市场,仍待观察。
拓客在途
美的系不仅是收入的直接贡献者,更是开拓外部客户的重要助力。
今年5月,美的集团与海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将围绕AI应用、智慧物流等多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次月,海信集团旗下的海信电子技术以15.2亿元认购了安得智联发行的1.64亿股股份。
实现股权绑定后,双方的交易规模有望实现较大程度的提升。
2025年至2027年,海信集团计划向安得智联采购物流服务的金额上限为2亿元、12亿元和18亿元,合计达到32亿元,这是过去3年的30余倍。
安得智联亦承认与美的系之间存在战略协同关系,若后者未能如预期增长,也有可能给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带来不利影响。
伴随此次单飞,安得智联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能否在更多外部公司以及不同行业中得到验证,或许是未来打开业绩空间的关键。
事实上,早在3年前的2022年安得智联董事长梁鹏飞便立下目标:2025年外部业务占比或达到8成,业务总规模达到300亿元。
2025年已过半,但安得智联上半年收入为108.85亿元,同期外部收入占比仍不到6成,距离梁鹏飞的目标显然还有一定的距离。
向外部拓展客户的道路上,安得智联一方面试图通过重点发力泛消费品、新能源及汽车与汽配的客户,提高行业覆盖率。
另一方面,安得智联计划借助美的系在全球业务的覆盖优势发展海外市场,重点进攻东南亚等地区,同时亦在探索并购等方式以提升国际供应链业务能力。
这能否给安得智联带来更多业绩空间,正受到期待。
首家分拆破冰?
作为安得智联的母体,美的集团的业绩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2025年上半年,美的集团的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3.31亿元、260.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5.68%、25.04%。
受益于国补,美的集团主业智能家居业务增长显著,2025年上半年创收1672亿元,同比增长了13.31%,较2024年同期加快了2.31个百分点。
这或许都为安得智联创造了稳定的增量空间。
此番若安得智联顺利登陆港股市场,有望成为美的集团旗下首家以分拆路径成功上市的子公司。
目前美的集团旗下的合康新能(300048.SZ)、万东医疗(600055.SH)、科陆电子(002121.SZ)3家上市公司,均是以收购的方式所得到。
相比于“买买买”,美的集团的分拆运作并不顺利。
早在5年前,美的集团就曾分拆美智光电赴创业板上市——2021年至2023年,美智光电两度向深交所递交创业板IPO申请,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此番筹划安得智联赴港上市已是美的集团第四次进行分拆运作。
若安得智联成功上市,美的集团有望一扫此前的分拆失败阴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美的集团掌门人,何享健家族旗下还控制了美的置业(3990.HK)、盈峰环境(000967.SZ)、百纳千成(300291.SZ)、顾家家居(603816.SH)。
此次上市如若成功,安得智联有望成为何享健家族旗下的第9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