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标在中国“Alpha”远超美国,尤其在小盘股

瑞银研究发现,基于价格和成交量的技术指标在中国A股市场,尤其是小盘股领域,展现出惊人的有效性,其产生的超额收益在“回报幅度”还是“有效广度”上均显著超越美股。

最新瑞银量化研究显示,中国A股市场的表现显著优于美国市场,无论是收益规模还是有效性广度都表现突出。

9月4日,追风交易台消息,瑞银研究发现,基于价格和成交量动态的技术指标在中国A股市场,尤其是小盘股领域,展现出惊人的有效性,其产生的超额收益(Alpha)在“回报幅度”还是“有效广度”上均显著超越成熟的美国市场。

瑞银将技术指标分为五大类别:动量(Momentum)、波动率(Volatility)、日内形态(Intraday Pattern)、成交量(Volume)和量价结合(Price-Volume Interaction),并回测了它们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技术指标列表)

在五大类指标中,日内形态类的“K线位移”(KSFT)因子以39%的年化多空回报率独占鳌头,而价量互动类的“价格成交额相关性”(PTC)因子则以1.7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并列第一

瑞银强调,技术指标的有效性在小盘股中被显著放大。例如,KSFT因子在中证2000指数中的年化回报接近50%,远高于在中证300中的33%。这种“小盘股溢价”反映了该领域更高的换手率和更强的投资者行为偏差。

此外研报指出,与美国市场相比,技术指标在中国的表现无论在回报绝对值还是策略广度上都遥遥领先。在美国,即便表现最好的KSFT因子,其年化回报也仅在7%-15%之间,而其他多项指标甚至录得负收益。

日内情绪指标领跑五大类别技术指标

瑞银研究将技术指标分为五大类别:动量、波动率、日内模式、成交量和量价结合。每个类别中都出现了明确的领先者:

  • 动量类指标冠军:SLOPE指标捕捉趋势的延续性,实现了31%的年化多空回报,风险调整后收益为1.4。

(动量因子的多空交易表现统计)

  • 波动率类指标冠军:NATR (标准化平均真实波幅) 指标显示,高波动率通常预示着较低的未来回报,其多空策略15年累计收益率达300%、年化回报为20%。

(NATR在波动率因子的多空表现中领先)

  • 日内形态类指标冠军:KSFT (K线位移) 作为所有因子中的“回报之王”,KSFT通过捕捉收盘价在当日价格区间内的相对位置,实现了高达39%的年化多空回报,风险调整后收益达到1.7。

(K线位移指标的计算公式)

  • 成交量类指标冠军:VMA (成交量加权移动平均)通过平滑成交量数据来计算,多年来VMA均实现了两位数的正收益,其中2010年收益高达34%,2016年为30%,2019年为29%。年化多空回报为16%。

(中国各年度成交量因子的年化多空回报)

  • 价量互动类指标冠军:PTC (价格成交额相关性) 该因子衡量价格走势与交易活跃度的一致性,表现极为稳健,不仅实现了27%的年化多空回报,其风险调整后收益也高达1.7,最大回撤仅为-15%。

(量价结合指标计算公式)

至关重要的是,报告指出,即使在考虑了每边10个基点的交易成本后,像KSFT和PTC这样的强劲因子依然能够盈利。

(各指标冠军在A股中的风险调整后回报率)

A股小盘股:超额收益的沃土

瑞银指出,技术指标在中国市场存在显著的“小盘股溢价”。

简而言之,这些指标在小市值股票(如中证1000和中证2000成分股)上的效果远胜于大盘股(如中证300成分股)。瑞银研究最表明:

  • K线位移指标(KSFT):在中证2000指数中的年化多空回报接近50%,风险调整后收益高达2.9;而在中证300指数中,这两项数据分别为33%和1.3。
  • 价格成交额相关性指标(PTC):在小盘股中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达到惊人的3.6,而大盘股中仅为1.2。

此外报告数据显示,做空小盘股组合能够产生显著的回报,这表明技术指标在识别被高估或存在投机泡沫的小市值股票方面尤为有效。

报告认为,这种现象源于中国小盘股市场独特的生态。更高的换手率和更强的散户化等行为偏差,放大了技术指标捕捉市场情绪和投机行为的能力

中美对比:中国市场优势显著

当瑞银量化分析师将中国市场的回测结果与美国市场进行基准比较时,差异极为明显。

技术指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无论从“回报幅度”还是“有效广度”上都全面胜出。

  • 回报幅度差异:在美国市场,即便是表现最佳的KSFT指标,其在不同市值板块中的年化多空回报也仅在7%-15%之间,风险调整后回报介于0.3-0.9。而PTC指标的年化回报也仅为7%-9%。这与KSFT在中国市场动辄30%以上的回报形成鲜明对比。

(技术指标在不同市值板块中的年化多空回报)

  • 有效广度差异:在中国市场,五大类指标中均有多个信号能产生超额收益。但在美国市场,除了KSFT和PTC表现尚可外,NATR和VMA等指标甚至产生了负回报,显示出技术信号的有效性非常有限。

(仅长期做多情况下,技术指标在不同市值板块中年化表现)

报告将这种巨大差异归因于两国市场的结构性因素。中国市场更高的散户参与度、领先全球的极高换手率(A股小市值股票年化换手率可达1900%以上,而美股仅为200-400%),以及由此产生的更强的行为偏差,共同为技术指标创造了更强大的盈利机会。

相比之下,美国市场更为机构化,价格发现效率更高,技术信号的套利空间自然也更小。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