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通胀形势可谓“冷暖不均”,这不仅体现在CPI与PPI之间的分化,更是渗透至CPI和PPI各自的内部结构之中。与CPI同比的下行不同,核心CPI延续稳中有升态势,彰显一定韧性;而PPI则在上游行业的引领下初步企稳,反映出“反内卷”背景下,前期上游国企限产举措正在奏效。
不过,在不考虑低基数与季节性的情况下,PPI的回升根基尚不牢固。正如昨日宁德时代召开枧下窝锂矿复产会议所暗示,供给约束带来的价格支撑仍存变数。PPI的持续回升甚至转正,不仅需要“反内卷”政策的一以贯之,更离不开需求端刺激的适时呼应。
自3月以来,PPI同比降幅首现收窄。8月PPI同比增速从7月的-3.6%大幅收窄至-2.9%,这是自今年3月以来PPI同比首次显现出重要拐点。除了供给侧政策加持之外,低基数也是推动同比改善的关键。去年同期PPI持续下行形成的“基数洼地”,为今年8月PPI的同比读数提供天然支撑。随着去年9月基数进一步大幅降低,预计届时将继续为PPI同比改善提供动力、推动PPI同比进一步上行。
8月PPI环比也成功止跌,上游物价的企稳回正是关键。时隔九月,PPI环比增速终于离开负增长区间。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反内卷”政策的强力加持——由于本轮“反内卷”涉及到的上游国企,限产措施落实迅速,成功推动上游行业PPI环比增速由负转正,从7月的-0.1%跃升至0.1%,上游行业成为PPI环比回升的核心拉动力量。深度聚焦于“反内卷”行业来看,8月“内卷”行业物价对PPI的拖累明显减少,再证“反内卷”成效明显、对8月PPI的改善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中游价格的边际改善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相较于上游物价的明显回暖,8月中、下游PPI环比增速处于负增长区间,表现相对偏弱。但值得关注的是,中游价格已开始呈现边际改善,显示上游“涨价”效应正逐步向其传导。
反观下游,其PPI环比明显弱化,一方面反映终端需求复苏仍不稳固;另一方面也显示价格从中游向下游的传导尚不顺畅,下游企业面临一定的盈利挤压压力。
与PPI的修复不同,CPI的走弱形成鲜明反差。不同于PPI同比的回升,8月CPI同比下降至-0.4%(前值0%),很大程度上受到食品通胀的拖累。反内卷引导生猪养殖行业“控产能、降体重、限二育”,8月猪肉批发价环比走弱。同时,去年同期高温多雨天气频发导致基数上升,蔬菜、水果等价格同比降幅扩大。
而在CPI内部,CPI和核心CPI走势也呈现明显背离。除去食品端的影响后,核心CPI同比回升0.9%,连续4个月上涨,主要是“以旧换新”补贴和国际金价上涨的影响。8月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其中家用器具、文娱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涨幅分别扩大至4.6%和2.4%,燃油小汽车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缩。此外,国际金价上涨也带动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大幅回升。
我们预计,随着年内剩余国补资金的陆续到位,以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进一步落实,核心CPI同比仍将保持相对韧性。
本文作者:民生宏观陶川团队,本文来源:川阅全球宏观,原文标题:《8月通胀: 冷暖的微妙信号(民生宏观陶川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