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兴工具转板创业板IPO,实控人和客户共营小贷公司?

二战

随着受理关口的打开,不少此前折戟的IPO项目正奔往沪深市场。

信风注意到,今年以来获得受理的惠科股份有限公司、南通联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欣兴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欣兴工具”)等项目,均是二度冲刺沪深IPO。

欣兴工具正是从主板转战至创业板,业绩已足具规模。

2022年至2024年,欣兴工具的收入分别为3.91亿元、4.25亿元和4.6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1.77亿元和1.85亿元。

欣兴工具前度IPO过程中备受诟病处在于其100%股权均由实控人家族持有,给内控制度的有效性等带来挑战。

为此,欣兴工具已通过引入外部股东将实控人家族的持股比例降低至92.65%,为此番IPO扫清股权结构争议。

不过仍有问题待解。

欣兴工具实控人与其第一大客户海盐三环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三环进出口”)实控人吴月生等当地的企业联合开设了海盐欣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欣兴小贷”)。

不仅如此,欣兴工具的部分供应商亦与欣兴小贷有着业务往来。

欣兴小贷在欣兴工具的业务往来中具体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仍待解答。

扫清股权集中障碍?

早在2023年6月,欣兴工具就曾向上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但历时1年多后便主动撤单。

相比前度IPO,欣兴工具此番准备确实更为充分。

一方面,欣兴工具将上市板块从主板更换为创业板,这确实更符合板块的业绩规模定位。

2024年,欣兴工具的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67亿元、1.85亿元,与主板“规模较大”的板块定位要求或许存在差距。

不过创业板对于IPO项目的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硬性指标要求,例如“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等。

2022年至2024年,欣兴工具的研发费用合计为0.65亿元,低于市场平均水平——2025年上市的24家创业板公司中,近三年(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均值为1.99亿元;同期研发费用7000万元以下仅有黄山谷捷(301581.SZ)、同宇新材(301630.SZ)2家公司。

这或许都给欣兴工具IPO带来更多压力。

另一方面,欣兴工具此番IPO前夕还引入了外部投资机构。

2025年4月,欣兴工具的实控人朱冬伟、朱红梅、姚红飞、朱虎林、郁其娟(下称“朱冬伟家族”)将部分股权转给了浙江国资控制的浙江省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普华凤起(宁波)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合计9家外部投资机构。

欣兴工具优化股权结构,降低朱冬伟家族股权集中度,或是吸取了前度IPO失败的教训。

前度IPO至此次转让前,朱冬伟家族持有欣兴工具100%的股权。

这一持股结构背后,朱冬伟家族的亲属担任欣兴工具的出纳等职务,给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带来拷问。

或正因如此,欣兴工具通过引入外部股东将朱冬伟家族的持股比例降低至92.65%,同时亲属已辞任出纳等职务,完善治理结构。

事实上,此前亦有不少类似股权结构的公司冲刺A股IPO,但最终铩羽而归。

作为2024年首单被否的IPO项目,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胜华波”)的100%股权集中于王上胜、王上华和王少波兄弟三人手中。

彼时,上交所上市委会议对于这一股权结构亦提出存在不当控制风险的质疑。

“请发行人代表结合公司治理结构、历史内控不规范情形等,说明发行人是否存在不当控制风险。”上交所指出。

最终,上交所以发行人未能说明内控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等为由否决了胜华波的上市申请,这都给同类项目冲刺A股IPO提供更多参考。

竞对扩产在途

欣兴工具主攻孔加工刀具中的钻削刀具产品,已被用于秦山核电站、上海磁悬浮列车工程、东海大桥、美国旧金山海湾大桥等各类工程。

据加工方式不同,欣兴工具的产品具体可分为环形和实心钻削两大系列。

主要包括钢板钻、孔钻的环形钻削系列产品是欣兴工具的主要收入,2024年创收3.85亿元,占比在8成以上。

其中,同期钢板钻的销量达到587.72万件,位居国内刀具企业的第一名。

即便位居行业第一,但欣兴工具的收入规模并不算突出。

作为欣兴工具的4家可比公司,2024年恒锋工具(300488.SZ)、华锐精密(688059.SH)、沃尔德(688028.SH)、欧科亿(688308.SH)的收入均值达到7.93亿元,是欣兴工具的1.7倍。

但欣兴工具的归母净利润规模远高于同业水平,2024年达到1.85亿元,前述4家公司的均值为0.98亿元。

这背后是欣兴工具的产品具有更高毛利的优势,2024年整体毛利率达到56.49%,高出4家可比公司均值18.24个百分点。

这与产品类别差异有关。

欣兴工具的刀具产品由刀杆和刀片组成,而华锐精密、欧科亿主攻刀片,这还需要经过圆磨等一系列加工组装等才能形成刀具,附加值相对较低。

换言之,同业更像是欣兴工具的上游。

但上游企业正在向下游延伸,竞争逐渐变得激烈。例如华锐精密、欧科亿均在布局刀具。

“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满足客户对刀具产品系列完整度的要求,公司布局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的研究开发。”华锐精密指出。

欧科亿进展更快,2025年上半年新增4470多种整硬刀具品种,同期刀具产业园项目进入投产,处于产能爬升阶段。

此番IPO,欣兴工具计划募资5.6亿元建设“精密数控刀具夹具数字化工厂”,预计新增年产能可达到660万件。

与大客户共开小贷

在同业纷纷加码产能、抢占刀具市场份额的背景下,欣兴工具的产能能否得到消化或许离不开第一大客户的助力。

2024年,第一大客户三环进出口为欣兴工具贡献了1.1亿元收入,占比接近1/4。

自三环进出口2003年成立之初,双方便开始合作,迄今已有超20年。

不仅如此,双方还在小贷领域展开了更深入的合作。

2011年,欣兴工具联合三环进出口的实控人吴月生等海盐当地有意愿的企业及个人创设了欣兴小贷,涉足金融业务。

此后考虑到金融业务对IPO的风险,欣兴工具剥离了欣兴小贷,2021年将持有的20%股权转让给了其第一大股东欣兴控股。

即便如此,欣兴工具的实控人之一、副总经理郁其娟仍是欣兴小贷的法人代表及董事长。

这意味着,朱冬伟家族仍对欣兴小贷具有重要影响。

欣兴工具的供应商、客户是否通过欣兴小贷融资付款等,或许要画上一个问号。

信风注意到,作为欣兴工具的供应商,浙江嘉兴中达建设有限公司(下称“中达建设”)便与欣兴小贷保持密切联系。

此前中达建设曾参与欣兴工具的工程竞标,报价为5588万元,但最终并未中标。

中达建设正是欣兴小贷的客户之一,双方于今年5月由于保证合同纠纷对薄公堂。

欣兴小贷在欣兴工具与客户、供应商之间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否会给欣兴工具的IPO带来更多挑战,正受到关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