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鲍奕龙
来源:硬AI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强调美股仍是牛市,但不要在当前高位盲目追涨。
9月11日,高盛对冲基金主管Tony Pasquariello研报指出,当前AI驱动的美股科技巨头和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是支撑牛市的两大支柱。然而,创纪录的高估值与短期资金流入的减弱,预示着市场在短期内需要“盘整巩固”。
Tony Pasquariello强调需要投资者保持耐心,不要与牛市对抗,但也不要在此高位追涨。短期内可以考虑利用低成本期权进行对冲,为可能在第四季度出现的下一波上涨行情做好准备。
宏观经济与企业盈利,韧性强于宏大叙事
报告首先分析了驱动市场的两个基本面因素: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
在经济增长方面,高盛预测美国2025年的GDP增速将放缓至1.3%,远低于近年来的水平,尤其是劳动力市场正运行在“失速状态”。
然而,他们预计经济将在2026年和2027年分别回归至1.8%和2.1%的趋势增长水平。
更重要的是,报告强调,宽松的金融环境、强劲的财政支持、放松管制以及人工智能(AI)领域的资本支出热潮,都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显著的上行潜力。
在企业盈利方面,尽管面临关税等不确定性,高盛预计标普500指数今明两年的每股收益(EPS)将均实现7%的稳健增长,分别达到262美元和280美元。
报告特别指出企业盈利的强劲表现与悲观的宏观叙事形成了鲜明对比。
2025年上半年,在CEO们普遍感到不确定的环境下,“标普493”(剔除七巨头后的标普成分股)的盈利同比增长了7%,而科技七巨头的盈利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8%。这表明,企业层面的盈利能力是支撑市场的坚实基础。
估值与资金流:短期警报已经拉响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指出两大因素发出了美股的短期警告信:市场的估值和资金流。
从估值来看,标普500指数当前基于未来12个月预期盈利的市盈率高达22倍,这一水平处于1980年以来数据库中的第96百分位。
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一个“苛刻的”估值,在其市场生涯中,仅在1990年代末的科技泡沫时期见过更高的持续估值。
不过,报告也补充道,高估值更多是未来回报的“路标”,而非短期操作的做空信号,过去三年持续的高估值并未阻止市场大幅上涨。
从资金流来看,夏季支撑市场的技术性买盘动力正在减弱。
系统性交易基金的仓位已经“相当饱和”,同时股票回购在未来几个月也将受到限制。这意味着短期内,资金面将不再是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报告建议密切关注10月份之后美国散户的动向,他们一直是市场的重要买盘力量。
三大关键变量:美联储、AI与大数定律
除了上述基本面,报告还强调了三个可能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摇摆因素。
首先是美联储的降息周期。
高盛的经济团队和利率市场普遍预计,从现在到2026年中期,美联储将进行约五次降息。将降息预期与经济增长回升的前景相结合,历史表明这对标普500指数极为有利。报告的观点是:
不要对抗美联储,尤其是在没有经济衰退的情况下。
尽管这一利好大部分可能已被市场定价,但它仍然是不可逆势而为的强大力量。
其次是巨大的摇摆因素AI。
自2022年底以来,AI“一次又一次”地推动了市场前进。关于AI的争论正愈演愈烈:一方认为我们仍处于新世界“第二局”的早期阶段;另一方则认为这是自科技泡沫以来最大的“资本错配”。
报告认为,这种叙事的摇摆将持续下去。但除非出现经济衰退或外生冲击,大型企业在AI技术上的周期性支出冲动将保持“非常、非常强烈”。
最后则是“大数定律”的挑战。
报告承认,美国大型科技股长期以来表现卓越,其资本生成、资本回报和盈利增长无与伦比。然而,从今天的起点来看,一个现实问题是“最具爆炸性的日子是否已经过去”。
报告以英伟达为例,当其盈利预期在2023年和2024年被上调超过100%时,其股价实现了三位数的涨幅。而如今,年初至今其未来12个月的盈利预期上升了约30%,股价“仅仅”相应上涨了28%。
虽然这依然非常出色,但这也反映出在如此庞大的规模下维持高速增长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AI”,关注更多AI前沿资讯请移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