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实地考察宁德时代后发布报告,认为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制造产线具有极高复杂性和智能化水平,加上先进的分子级材料科学,将持续构建高壁垒,形成质量溢价和成本竞争力。
据摩根士丹利报告,工厂日产220万颗电芯,设置了6800多个实时质量控制点,每秒处理34万次数据交易,打造智能工厂。宁德时代目前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超过90%,正在建设250GWh新产能,目标明年产能达1TWh。
在储能系统(ESS)业务方面,宁德时代产品在全球市场能为客户带来约14个百分点的IRR(内部收益率)溢价,在中国市场带来7-8个百分点溢价。大摩认为,宁德时代储能潜力大。
摩根士丹利维持宁德时代"增持"评级,目标价425元人民币,基于2026年预期EBITDA的15倍EV/EBITDA估值,较目前有20%的上涨空间。
极智制造构建核心壁垒
摩根士丹利在实地考察后指出,宁德时代工厂的制造效率树立了高标准。日产220万颗电芯的产能配合6800多个实时质量控制点,确保了高良品率和质量溢价。每秒34万次的数据交易处理能力,打造出真正的智能工厂。
报告强调,这是宁德时代与其他制造商的关键差异所在:在创造成本优势的同时,还拥有分子级别的先进材料科学。
当被问及竞争对手是否可能通过设备供应商复制宁德时代的生产线时,摩根士丹利认为,这将极其困难,因为生产线包含超过2.5万个组件单元,复杂程度极高,且大部分为自主设计。
产能扩张锁定未来订单
宁德时代目前产能利用率超过90%,正在建设250GWh新产能。
据摩根士丹利报告,公司目标2025年产能达800GWh,2026年达到1TWh。凭借这一产能规模,公司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满足订单需求。
海外产能扩张按计划推进,匈牙利和印尼项目将于2026年投产,西班牙项目计划2027年投产。公司管理层表示,海外工厂的盈利能力与国内市场相当甚至更好。
此外,公司预计2027年将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管理层对明年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部署均持建设性态度。
储能业务迎来产品升级
在储能系统竞争格局中,宁德时代产品凭借一流的衰减控制和能效表现,帮助客户提升项目经济性。在全球市场,相比其他电池制造商能创造约14个百分点的IRR溢价,在中国市场则有7-8个百分点的优势。
随着系统产品分销能力的提升,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改善储能业务产品结构,包括更高毛利率的交流系统产品。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