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领投、姚记站台:闪魂能否成为下一个“卡游”?

TCG热度渐起

无论从交易量还是关注度来看,卡牌市场较2024年降温明显。

“大众消费兴趣被泡泡玛特带动的搪胶与毛绒潮流吸引,相反,卡牌行业缺乏具有带动效应的头部IP,整体市场热度有所回落。”卡有江湖创始人杨躺躺对信风表示。

年初哪吒的“泼天流量”逐渐消退后,国产卡牌的竞争叙事开始走向多元。

“一超多强”格局虽难以撼动,但各路资本已在加速进场。

8月,闪魂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首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高榕创投与凯辉基金跟投,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这成为近一年来,卡牌赛道金额的最大一笔公开披露融资。

闪魂成立于2023年,创立时间虽不足两年,但团队背景显赫,由上市公司姚记科技董事长姚朔斌、卡游前市场总监盛川联合创立。

在此之前,姚记科技更多以扑克牌生产商而闻名。

随着闪魂融资的落定与其背后“姚记系”资源不断协同,一个系统性的潮玩生态布局正在徐徐展开。

卡圈“黑马”

闪魂的崛起速度堪称卡牌行业的一匹“黑马”。

2024年初,公司与网易《第五人格》的合作一经推出便迅速打开市场。

产品上线不足一个月,线上直销渠道即告售罄——而这仅是闪魂成立以来推出的第二款产品。

由于头部企业卡游也曾凭借该IP的卡牌产品获得成功,闪魂一度被业界称为“小卡游”。

然而双方在发展路径与战略定位上很快显现出显著差异。

与卡游侧重奥特曼、小马宝莉等低龄化IP不同,闪魂聚焦游戏类IP,形成清晰的错位竞争策略。

据投资方透露,《第五人格》《原神-七圣召唤》《重返未来:1999》系列产品作为现象级爆款,推动公司在2024至2025年间实现指数级增长。

从类型看,闪魂明显将更多资源投向了以收集、构筑、对战为核心,竞技性更强的集换式卡牌(TCG)赛道。

2024年8月,闪魂合作原神推出TCG系列《原神-七圣召唤》。

一年后,闪魂又与拳头游戏合作,在中国大陆推出以英雄联盟宇宙为背景的实体TCG《符文战场:英雄联盟对战卡牌》。

该产品由闪魂全面承担设计、开发与生产,并为核心门店提供系统化支持,还将携手拳头游戏每年共同投入上亿元规模资源,用于持续性的市场推广。

相比高度依赖IP原生粉丝拉动销售、强调稀有性的收藏卡(CCG),TCG更注重玩家之间的社区互动。

在海外成熟市场,TCG是更为主流的玩法,在维护客群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权。

国产TCG资深从业者、TCG卡牌《门将》负责人谢自强告诉信风:“TCG只要出货规模达到一定体量,ROI表现都是非常不错的,同时由于用户粘性强,产品的市场需求易于评估,可稳定增长。”

但相应地,TCG的准入门坎更高,运营投入更大、受众群体小,对用户付费提出更高要求。

谢自强表示,国内市场虽不断有新的TCG产品涌现,但真正实现长期良性运营的却不多。核心问题在于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以及部分企业缺乏可持续的战略规划和资源投入。

闪魂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获得同一实际控制人体系下的“兄弟企业”——姚记潮品的协同与资源支持。

作为宝可梦集换式卡牌与迪士尼洛卡纳的中国区代理,姚记潮品拥有广泛的卡牌渠道资源和成熟的赛事运营体系。

官方表示,姚记潮品将作为《符文战场》的唯一牌店渠道合作方,全面参与门店拓展、销售管理及赛事承办。

拆解“姚记系”

姚记系在卡牌领域的产业布局深入而广泛,影响力已渗透至上下游多个环节。

早在2022年,姚记科技就以战略入股的方式切入球星卡市场。

即通过持有上海璐道路粗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38.14%的股权,间接投资球星卡发行商DAKA及二手交易平台卡淘(CardHobby)。

其中DAKA专注球星卡发行与销售,覆盖足球、篮球、电竞等领域;CardHobby则是国内头部球星卡二手交易平台,2021年GMV已突破6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上海璐道粗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营收1.05亿元,0.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9%。

加上国内主流TCG渠道之一的姚记潮品、获得大额融资的行业新锐闪魂,以及自有印刷供应链资源,姚记系在卡牌赛道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

而姚记潮品、闪魂,在股权结构上与姚记科技已无直接联系。

但仍可从历史沿革与人事细节中仍可捕捉到些许关联。

姚记潮品最初于2022年9月由上市公司内部孵化成立。

随后在当年12月,董事长姚朔斌与前董秘卞大云通过各自控股主体对企业进行增资,注册资本认缴额增加1200万元,这一操作使上市公司持股被稀释至45%。

至2023年中报披露时,上市公司仍持有其18%的股权,并将其列为联营企业;彼时姚记潮品列属闪魂运营主体的早期投资方。

然而2023年11月的天眼查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已退出姚记潮品股东行列。

当年年报中,姚记科技确认潮品已被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仅作为“实控人控制且担任高管”的关联方对外披露。

闪魂运营主体“上海真友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则在2025年半年报中作为“同受实控人控制”的关联公司披露。

除均受姚朔斌控制这一共同点外,体外企业高管行列中还有不少曾担任上市公司高管。

例如上市公司的前董秘卞大云担任姚记潮品法人及闪魂股东。

由闪魂控股的年产能10亿张的卡牌供应链企业江苏秀卡科技,股东之一宋秀文曾任上市公司副总经理。

有观点认为,姚记采取体外孵化模式的原因可能包括战略隔离风险与规避早期亏损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冲击。

体内与体外业务虽无明显业务重叠,但二者间模糊的界限仍可能削弱上市公司的独立性。

如姚记潮品与上市公司共享“姚记”品牌,实质上无偿借用了上市公司的商誉与品牌背书,并导致市场难以清晰区分上市主体与体外业务。

一旦体外企业出现经营或声誉风险,或可能向上市公司传导。

此外据信风了解,姚记科技部分高层员工除本职外,也参与了闪魂部分非核心业务的运作。

此类人员交叉与潜在的资源协同,增加了两者间关联动作可能,这亦将可能对姚记科技的治理透明度带来一定挑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