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降神”!AI能救美国吗?

硬AI
德银认为,当前美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AI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资本支出,这股热潮抵消了其他负面影响。这种由AI基建驱动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其资本支出高峰期预计在2025年见顶。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于,一旦基建完成,AI带来的生产力提升能否及时接棒,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扮演着美国经济的“机械降神”(Deus ex Machina)。

据德意志银行9月2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这一由AI基础设施建设引发的资本支出热潮,正在抵消关税等需求冲击和移民政策等供应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该行数据分析表明,如果没有科技领域的支出,美国经济的真实状况将远比表面看起来疲弱。

这解释了为何科技股(尤其是“科技七巨头”)表现一骑绝尘,而经济其他领域却感受不到暖意。就像古希腊戏剧中的“机械降神”,在剧情陷入僵局时,用舞台机关突然降下一位“神”来解决矛盾,强行推动结局。换言之,德银认为,AI是靠一场史无前例的资本支出热潮“天降神力”,直接把总需求曲线撑起来,抵消了多重负面冲击。

同时,这种依赖单一引擎的增长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的增长主要来自建设AI能力的“工厂”,而非AI本身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更关键的是,这种“抛物线式”的资本投资增长被认为是“极不可能”持续的。报告明确指出,超级计算机(hyperscalers)的资本支出增长正于今年(2025年)见顶。

AI投资:美国经济的引擎

德意志银行策略师George Saravelos在报告中写道,英伟达作为AI投资周期的关键资本品供应商,“目前正肩负着美国经济增长的重担”

若将软件和IT设备等科技支出从美国经济指标“对国内私人购买者的实际最终销售额”中剔除,其增长将趋近于零或陷入负值。

报告认为,AI基建的爆发式投资,为以下五个宏观经济谜题提供了“缺失的环节”:

  1. 就业放缓与衰退脱钩: 历史上,就业增长的大幅放缓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但这一次,由AI驱动的资本深化并不需要大量劳动力,从而在就业市场疲软的同时,维持了经济的表面增长。
  2. 全球贸易的意外韧性: 尽管关税阴云密布,但全球贸易,尤其是以科技为主的北亚地区的贸易表现出惊人的韧性。报告认为,一个有些讽刺的原因是,芯片被豁免于关税之外,这反而鼓励了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提前囤货”。
  3. 双速的投资周期: 覆盖广泛经济领域的资本支出情绪指标持续疲软,但这与高度集中的数据中心投资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造成了一个“双速”的投资周期:一边是热火朝天的AI基建,另一边是普遍低迷的传统行业投资。
  4. 科技股的超级表现: 标普500指数中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跑赢其他板块,市场表现也持续向“科技七巨头”(mag-7)集中。这正是AI资本支出热潮在资本市场的直接映射。
  5. 通胀持续温和: 由于更广泛的经济需求仍然疲软,通货膨胀得以保持在较低水平,并未因少数领域的火热投资而全面升温。

从基建到应用:增长能否持续?

尽管AI投资目前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但其可持续性正受到严重质疑。德意志银行警告称,为了让科技周期继续为GDP增长做出贡献,资本投资需要保持“抛物线式”的增长,而这“极不可能”实现。报告援引其股票研究同事的观点称,超级计算机(hyperscalers)领域的资本支出增长将在今年(2025年)达到顶峰。

报告为投资者提出了关乎中期前景的两个核心问题,这也将直接影响对美元的展望:

  1. 增长动力能否顺利切换? 今天的增长并非来自AI本身,而是来自建造工厂以产生AI能力。一旦工厂建成,由AI带来的生产力收益能否及时接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2. 全球利益如何分配? AI带来的生产力红利,其分布范围会有多广?这些好处是会像工厂的地理位置一样高度集中,还是会广泛传播到全球各地?

报告总结道,这些都是我们思考明年经济前景时,必须越来越多地纳入考量的“不寻常且困难的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看清这一轮由资本支出驱动的增长何时退潮,以及真正的AI生产力革命何时到来,将是穿越未来市场迷雾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AI”,关注更多AI前沿资讯请移步这里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