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益88%,汇丰晋信李博康:创新药行情未结束,现在是逢低加仓时点,这些赛道可长期持有

投资作业本Pro
持仓仍在高位

日前,汇丰晋信基金经理李博康在公司秋季策略会上分享了对医药尤其创新药投资的看法。

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了要点如下:

1、创新药行情尚未结束,具备诸多可期的催化剂和潜在成长空间。无论是下半年即将召开的系列学术会议,还是政策端的持续推进——如医保谈判、集采政策的步步落地——都在为创新持续释放温和利好。

2、我对创新药板块信心依旧坚定,相应持仓亦维持在高位。

3、短期内创新药部分核心标的波动较大,主要受资金流向制约。我们仍坚持市场最终将回归基本面,回归定价,因此策略及持仓调整趋于稳健并未大幅变化。

4、回调与轮动导致的近期创新药调整时间和幅度已处于相对极限的位置,我们觉得这个位置上,可能反而会是一个底部,或者逢低加仓的比较好的时间点。

5、我们同样关注部分处于低估值位置、具备业绩成长性的“阿尔法型”细分赛道。

乙肝干扰素治疗、数字机器人等领域,天花板足够高,目前正处于从“1到10”迈进的关键阶段,我们觉得他们今后业绩成长性、爆发力和天花板,都是值得长期去持有的公司。

6、还有部分标的如连锁药房等,已处于全面出清、历史低位,后续随着业绩拐点与市场风格切换,亦有望迎来配置机会。

7、医药行业长期具备刚需和“长坡厚雪”特性,非常适合定投。每一次由宏观扰动或行业轮动带来的短期调整,都是逢低布局良机。现在是长期持有医药主题是比较好的时间点。

李博康,汇丰晋信基金经理,证券从业年限5年,基金管理时间不足1年,曾任Frost&Sullivan医药行业顾问、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医药行业分析师、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2024年12月31日任汇丰晋信医疗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其管理基金总规模仅2.15亿元,但业绩表现突出。汇丰晋信医疗先锋混合C今年收益87.72%,汇丰晋信医疗先锋混合A今年收益88.36%,二者在同类排名中收益均位于前3%。

汇丰晋信医疗先锋混合A近一年收益也很高,涨超97%,但作业本航海指数分析指出,其靠高仓位会和选股能力杀出重围,行业集中度高风险明显,投资者值得关注,更多分析点击作业本航海指数了解。


关于对医药的看法,李博康在近期披露的基金中报中也指出,许多优质的标的当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涨幅,未来短期可能出现一定的震荡或波动,主要系部分资金考虑兑现收益。

从选股上,李博康认为,接下来医药的内部可能出现一定的“分化”,但差别在于管线和公司自身的质地是否优秀。

他表示,考虑到未来几年的的估值切换,以及外资有望持续流入,医药行业整体依然有可观的上行空间,且港股仍然具备一定的性价比和潜在的机会。

策略方面,当前时点下,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李博康主要看好以下三条主线:一是创新药;二是前几年受集采影响、正在向创新转型的传统药企;三是具备确定性成长或高增长潜力、业绩与估值相匹配的资产。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课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下半年学术会议密集,是创新药重要催化时间窗

今问:年医药板块中表现最为亮眼的,仍然是创新药板块。请您为大家阐释这一板块投资的核心逻辑,以及接下来有哪些重要事件可能成为其催化剂?

李博康:正如所言,创新药的选股自下而上,确实具备较高的专业壁垒。特别是在进行针对性分析时,我们需要对诸如早期靶点的潜在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临床各阶段的进展与数据读出做出前瞻性判断和深入解读。

上市成功率的预估、目标市场规模与适应症特性的分析同样不可或缺。必要时,我们也会借助多方资源与意见,包括产业科学家、临床医生等,以便更科学地判断某款产品的终极潜力。

当然,我们始终强调,真正具备临床稀缺性、能够为患者带来真实获益的创新产品,其研发及最终商业化具有极强的确定性。

从选股角度来看,我们尤为看重两类企业。第一类是兼具研发实力与执行力的平台型公司。

在此,我们更注重把握关键的时间节点。例如,临床数据的集中披露、全球学术会议密集召开的时段,往往成为创新药板块催化与市场高度关注的比较好的布局窗口期。

自今年年中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以来,创新药领域走势较往年出现明显差异。

以往市场常担忧“利好集中催化”后行业整体步入利好兑现期,行情转弱。但今年ASCO大会后,不仅多家公司股价持续攀升,市场预期亦屡创新高。

一方面,今年发布的临床数据在质量及超预期程度上,均优于市场此前预期,基本面表现令人振奋,带动目标市值与股价上调。另一方面,当前市场风格及对成长股、风险偏好的包容度也营造了有利环境。

展望下半年,学术会议依旧频密,将为行业带来更多催化窗口。包括世界肺癌大会(WCLC)、欧洲肿瘤学大会(ESMO)、美国血液学会(ASH),以及欧洲呼吸年会(ERS)等,多家优质企业将在这些国际舞台上展示自身管线的最新数据。

随着高质量数据的持续披露,管线的估值亦将同步提升。同时,国际曝光度的提升有助于吸引海外合作方主动洽谈合作或数据尽调,这一过程的确定性正在不断加强。

因此,每一次优质管线数据的公布,都为市值和估值的上行带来持续动力,这一趋势远未终结。

创新药行情未结束,仍有诸多催化剂和成长空间

问:接下来,能否请您进一步分享当前医疗先锋基金的配置思路,除创新药之外,还有哪些重点关注的方向?

李博康:创新药行情尚未结束。无论是下半年即将召开的系列学术会议,还是政策端的持续推进——如医保谈判、集采政策的步步落地——都在为创新持续释放温和利好。

与此同时,行业的“出海”与BD(业务发展)达成也在有序推进,这些都是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向上的重要催化。

整体来看,创新药板块仍具备诸多可期的催化剂和潜在成长空间。

近期医药,尤其是创新药板块波动加剧,一方面来自前期累计涨幅带来的获利回吐,另一方面也与资金轮动、流动性扰动密不可分。

投资者可能关注,近期似乎缺乏超预期BD达成,行业催化及定价是否已处于阶段性高位?对此我们认为并非如此。

通过中报交流,尤其是重点公司反馈,无论是已推进还是在洽谈中的BD项目储备极为充足。短期内不做明确预期反倒更有利于板块长期健康。

九月份因欧美众多大型机构假期因素,行业BD节奏略有放缓,但随着假期结束,预计十至十一月将迎来新一轮BD落地高峰。

BD作为行业重要的估值弹性来源,其支撑效应不容小觑。若以半个月或一个月时间维度期待BD落地,其本身不确定性较大;但拉长至一个季度甚至半年,行业优质、密集、超预期的BD落地具备较强确定性。

因此我对创新药板块信心依旧坚定,相应持仓亦维持在高位。

创新药外,同样关注这些机会

此外,我们同样关注部分处于低估值位置、具备业绩成长性的“阿尔法型”细分赛道。例如乙肝干扰素治疗、数字机器人等领域,天花板足够高,目前正处于从“1到10”迈进的关键阶段,我们觉得他们今后业绩成长性、爆发力和天花板,都是值得长期去持有的公司。

还有部分标的如连锁药房等,已处于全面出清、历史低位,后续随着业绩拐点与市场风格切换,亦有望迎来配置机会。

创新药调整幅度已处于相对极限位置,现在是逢低加仓时点

问:近期医药板块波动加大,部分投资者趋于谨慎。请问当前医药投资应注意哪些风险?操作上该如何应对?

李博康:今年医药板块,尤其创新药部分,自年初以来普遍录得可观涨幅,行业内外亦呈现快速轮动。

面对国庆假期临近、三季报发布等多重因素,市场轮动节奏加快。以资金面扰动为主,短期内创新药部分核心标的波动较大,主要受资金流向制约。

我们仍坚持市场最终将回归基本面,回归定价,因此策略及持仓调整趋于稳健并未大幅变化。

首先,如前所述,我们认为创新药行情尚未走完。回调与轮动导致的近期调整时间和幅度已处于相对极限的位置,我们觉得这个位置上,可能反而会是一个底部,或者逢低加仓的比较好的时间点。

此外,医药行业,尤其创新药领域,仍处于市场风险偏好修复和成长曲线扩容的黄金阶段。

三五年前,我们无法预见GLP-1减重药物、ADC、双抗等创新分子的涌现,而今上述技术平台已趋于成熟,新一代创新药不断迭代,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空间广阔。未来仍有望诞生第二、第三成长曲线。

因此在市场情绪回暖阶段,创新药有望持续引领市场主线,成为投资者关注和交易的焦点。

长期持有医药基金正当时

问:如若投资者所持医药主题基金出现回调,有哪些建议可供参考?

李博康:经历过去几年的医药板块洗礼,无论政策面、企业执行力还是市场预期,目前均已回归良性,估值亦健康合理,处于上行趋势之中。

医药行业长期具备刚需和“长坡厚雪”特性,非常适合定投。每一次由宏观扰动或行业轮动带来的短期调整,都是逢低布局良机。

经历基本面与预期的双重出清,虽然这个位置上过去积累了一定的涨幅,但是从这个点上展望未来,许多公司正处于“1到10”成长加速的趋势是非常明确的,因此,现在是长期持有医药主题是比较好的时间点。未来,伴随研发与商业化进程推进,行业整体回报值得期待。

尽管医药行业波动性较大,我们依然坚持在不损失进攻性的前提下,依托选股与均衡配置策略,有效控制潜在波动和回撤,力求为投资者带来更优质的持有体验。

来源:投资作业本Pro,作者王丽

更多大佬观点请关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