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继续享受AI牛市”,但野村警告:现在不能放弃对冲

野村警告,尽管AI驱动的美股牛市基础稳固且受多重利好支撑,但市场已积累显著下行风险。当前投资者过度看涨,期权市场看涨需求激增,且科技巨头间的“循环投资”模式令人担忧。报告警告称,市场处于极端净多头和负伽马状态,一旦出现催化剂,可能因去杠杆化引发快速剧烈回调,因此现在放弃对冲策略是危险之举。

野村证券最新分析指出,尽管人工智能驱动的美股牛市基础依然稳固,投资者仍可参与其中,但市场已积累了显著的下行风险,现在放弃对冲策略将是危险之举。

在策略师Charlie McElligott看来,当前市场正处于一场“AI引发的狂热”之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推动股指不断创下历史新高。这种持续的上涨正在迫使此前持怀疑态度的投资者追高买入,进一步助推了这轮涨势。

然而,McElligott警告称,尽管对冲策略可能会拖累短期表现,但投资者“现在绝不能放弃对冲”。他指出,市场在极端的净多头仓位、负伽马、以及潜在的波动率挤压风险下,正面临显著的“下行凸性”(convexity to the downside),一旦出现催化剂,跌幅会因负伽马、高杠杆和拥挤多头被强制平仓而呈指数级放大,形成越跌越快的“加速下坠”曲线。

市场动态也印证了这一矛盾局面。一方面,期权市场的偏斜度(Skew)急剧下降,看涨期权需求相对于看跌期权保护大幅增加,显示出强烈的看多情绪。但另一方面,技术指标显示系统性资金流已为“不对称卖出”做好了准备,增加了市场回调的脆弱性。

AI狂热背后,多重利好支撑牛市延续

野村认为,当前美股的牛市行情得到了多重因素的支撑。首先,美联储的政策重心已从抗击通胀转向关注劳动力市场,其鸽派转向为市场提供了宽松预期。其次,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的财政刺激和大规模赤字支出仍在持续。

与此同时,美国高收入消费群体财富充裕,成为消费的绝对主力。宽松的金融环境——包括美元走弱、证券投资组合价值处于高位、现金资产产生可观收益、企业信贷利差极窄以及跨资产波动率被极度压缩——也为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得益于美国消费者的强劲表现,名义GDP保持在5%左右的健康水平,企业盈利也因此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其中,以大型科技股为代表的“AI光环”效应成为驱动市场风险偏好的核心主题。这些公司强大的现金流不仅支持了资本支出的蓬勃发展,还为规模空前的股票回购提供了资金,成为股市需求和波动率供给的最终来源。

警惕信号:循环投资模式引人担忧

尽管牛市理由充分,但McElligott也指出了市场中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他提到,近期科技巨头之间的合作公告,揭示了一种日益危险的循环“AI收入/资本支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巨头们将数十亿美元资金在彼此之间来回投入,进行资本重组。

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让人联想到互联网泡沫后期出现的“供应商融资”(Vendor Financing)。不过,McElligott也指出二者的关键区别:其一,当前的资本循环主要由现金而非债务驱动;其二,与当时缺乏清晰商业模式的互联网1.0公司不同,如今的数据中心正在从真实用户那里创造真实收入。尽管如此,这种模式的出现理应让市场对当前的持续上涨感到一丝不安。

市场情绪指标:投资者正追逐上涨并增加杠杆

市场并未理会这些潜在风险,反而再次追逐美股指数的上行期权,呈现出“价格上涨,波动率也上涨”(Spot Up, Vol Up)的局面。数据显示,投资者正在增持高贝塔、高波动性和空头集中的股票,并在股指创下历史新高之际增加杠杆。

期权市场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SPX指数期权偏斜度(Options Skew)正“从悬崖上俯冲”,看涨期权需求相对于看跌对冲工具急剧上升,看涨期权偏斜度(Call Skew)更是飙升至年初以来的最陡峭水平,这表明投资者在为“股市继续疯涨”竞相购买上行保护。而看跌期权(即下行保护)则在市场不断冲高之际因成本消耗而逐渐被抛弃。

为何对冲策略至关重要

野村的警告核心在于市场的技术结构已变得极度脆弱。目前,来自各类波动率卖出策略的供应,使得做市商在平价期权(At The Money)附近积累了今年以来最庞大的伽马多头敞口(long Gamma),这种状况压制了市场的短期波动,形成了“缓慢碾压式”的上涨。

然而,危险在于,系统性资金流已经“为波动率挤压下的不对称卖出做好了准备”。期权和杠杆ETF市场的综合再平衡及对冲需求显示,潜在的卖出压力与买入需求之比接近2:1,这构成了巨大的“去杠杆化流动性风险”。

综上所述,McElligott的结论是明确的:投资者可以继续参与这场由AI驱动的牛市,但考虑到市场极端的仓位和潜在的下行“凸性”,保持对冲是当前阶段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手段。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