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内部经常吵得死去活来,翻天覆地,甚至为一个问题争执一年。但这样,老板才不容易犯错误。”9月25日晚,小米董事长雷军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等媒体采访时称。
9月25日19时,小米CEO雷军发表了自己的第6次年度演讲,主题是《改变》。发布会前,雷军在微博上曝光了身穿印有“正是闯的年纪”字样T恤的照片。雷军专门在演讲中拿出时间,表示这个slogan的灵感来自于他28年的好友,二次创业、转型直播电商的凡客CEO陈年——雷军讲到这些时,正在抖音直播的陈年掩面流泪不已。
来源:受访者
今年的演讲,雷军带来的是小米玄戒芯片、小米造车背后的故事。从2020年首次演讲,雷军年度演讲不仅是他个人思想的分享,更是观察小米在特定发展阶段,所面临挑战与转型思考的窗口。
去年,雷军以《勇气》为主题,宣扬的是一个意气风发、英雄主义的造车故事。但今年,各大平台的直播评论中,滚动着不少批评小米的声音。
2025年,对小米和雷军而言,都是成就与挑战并存的一年。
在数字层面,小米刷新了各种纪录:小米财报、市值表现亮眼,首款SUV 小米YU7上市后销量强劲:3分钟大定超20万辆,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辆。今年5月,小米发布了首款自研3nm手机SoC芯片“玄戒O1”,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该能力的企业。
但同时,小米的品牌形象也因意外事件出现松动。今年3月,小米SU7在安徽的交通事故导致三名乘客不幸遇难,进而引发全行业对辅助驾驶系统安全性的广泛关注。随后,小米SU7 Ultra车主们又针对挖孔版前舱盖,在各大社交平台发起了维权行动。
近日,小米汽车召回了11.7万辆小米SU7。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产品召回技术中心称: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虽然雷军没有对此明确回应。但他在演讲中回顾了小米过去5年的发展历程,坦陈自己曾面对焦虑、黯淡的时刻,并最终“逆天改命”的故事,都无疑宣示着,雷军相信小米能够通过技术成长与蜕变,赢得公众信任的决心。
摄影:赵东山
会后采访中,雷军表示:小米要从互联网公司坚定地走向智能制造的新战场,转型成一个硬核的科技公司。“硬核的科技公司跟互联网公司不一样。互联网是机会驱动的,科技公司是使命驱动的。”
为此,2020年小米设定了“5年技术投资1000亿元”的计划。站在2025年的节点,小米对未来5年的规划是,投入2000亿元的研发费用。
雷军也多次谈及:公众对于小米还有不少误解和刻板印象。
不久前,小米17跳过“16”命名,直接对标iPhone 17的代际,引发了全网热议。“今天大家需要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跟iPhone17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雷军在采访中称。
当下,高端化、对标乃至超越苹果,仍是小米的生死之战。
《中国企业家》统计:2021年雷军在演讲中,提到“高端”31次,2022年有22次,2023年高达46次,提及iPhone及苹果也达到了22次之多。
在过去5年的高端化探索过程中,雷军表示,小米一步步积累形成了高端化的方法论。“我们有三大引领: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审美引领。每个季度都会组织研讨,在高端化的过程中有哪些成绩,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掉到了哪些坑里去。”
但要超越苹果,仍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马拉松。
“我们还是要全心全意向苹果学习,一步一步地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苹果是360度无死角,在每个领域里面他们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现在可能是先找10个点突破,接着找20个点突破,然后一步一步覆盖更多的角度。”雷军说。
在大众最为关心的造车层面,雷军透露:小米YU7已交付超4万台。他也再次强调小米造车要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的初衷。
不过,产能仍是困扰小米造车的最大痛点。近日网络上对小米非议的增加,也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小米已告别新手保护期。
雷军表示:小米离大家的需求和要求差距还很远。“我跟同事们说,高标准、高要求是好事,我们不要老觉得自己是汽车行业的新兵。我们正在快速提升生产效率。”
以下为《中国企业家》等媒体采访雷军实录:
谈与苹果的竞争:对标苹果,超越苹果
问:小米直接从16跳到17,引发了热议。你说小米要全面对标iPhone,怎么理解这句话和这次改名?
雷军:我们从小米16改名小米17引起的舆情,令我挺惊讶的。我们做手机15年,有很多人对小米还有一些刻板的印象,甚至看法很固执。今天大家需要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我觉得小米手机这一代的产品力是跨代升级的,跟iPhone17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
5年前我们提出对标苹果,首先是要有勇气,敢于对标世界第一。只有对标,你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并跑到领跑。在电池技术、屏幕技术包括散热等方面,5年前我们就开始用VC均热板。今天我们的传感器、潜望镜,很多计算包括空间堆叠,都有非常多创新。
来源:受访者
我想通过改名这个行动,让大家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重新表达我们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
问:长期来看,你认为小米以及国产手机厂商与iPhone的竞争会呈现一个怎样的走向和态势?
雷军:苹果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需要我们每一家公司都潜心学习,我觉得这一次 iPhone17系列卖得非常好,网上的评价叫“牙膏挤爆了”,他们相对过去的iPhone往前迈了一大步。但讲实话,在很多技术领域里面小米17都领先,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有信心全面对标。
我们跟苹果的竞争可能还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我们还是要全心全意向苹果学习,一步一步地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苹果是360度无死角,在每个领域里面他们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我们现在可能是先找10个点突破,接着找20个点突破,然后一步一步覆盖更多的角度。我们提的全面对标,不仅仅是对标主要配置和参数,更多要在科技引领,在更多的体验方面,要对标苹果甚至超越苹果。
谈汽车产能提升
问:在产能提升上,小米汽车有哪些计划?今年四季度的订单消化能够到达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雷军:小米的汽车工厂整个自动化率一直做得非常好,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技改,不断提高效率,调整排班。我们在2个月20天的时间,整个YU7交付了超过4万辆。当然,距离广大准车主的需求还有巨大的差距,但我们会不断地努力提升。
到今天为止,小米进入汽车行业满打满算不到1年半,我们是去年4月3号才交的第一辆车,我认为我们干得还不错,但离大家的需求和要求差距还很远。
我跟同事们说,高标准、高要求是好事,我们不要老觉得自己是汽车行业的新兵。这里也跟大家做一个解释和说明,我们正在快速提升生产效率。
问:小米汽车发布之后,市场和用户的反馈非常热烈,但也引起一些质疑,你如何看?
雷军:小米汽车发布以后,成为了全网被黑的最惨的品牌之一。这次6部委联合行动打击黑水军黑公关,我们举双手支持。我们觉得整个汽车产业还是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才能持续发展。
谈高端化:还需要时间一点点学习
问:小米这5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雷军:小米15年前创办的时候,我们的使命就是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15年前我进入制造业,就是想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法,推动科技的普及。
5年前,我们发现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大家不再是稀缺时代,进入到了产能过剩、希望进一步升级的阶段。所以我们经过反思以后,坚定地提出了高端化战略,全面对标苹果,希望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其实我们这5年,在手机的高端发展上下了很大功夫,跌跌撞撞摸索了很多经验。
我们在做汽车的时候,坚定地做了高端车。今年我们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大家能看得到,小米汽车的含税均价为289000元,这跟BBA的价钱是差不多的。
所以今天小米汽车已经进入到了高端区间,Ultra这款五六十万的车,能卖这么大的量。我越来越坚信,只要下功夫投入技术研发,就有机会把高端化完全做成。在手机、汽车取得经验以后,我们今天也在推全品类高端化。
问:小米高端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雷军:回顾过去的五六年时间,小米高端化遇到最大的压力还是2022年。我们受全球经济环境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业绩下滑了15%,2023年业绩又下滑了3%,对我们这么大一家公司而言压力是巨大的。
我们第一次做高端化也很紧张,没想到第一年就远超预期。大家觉得高端化很好做,然后就掉到了坑里,再一点点走到今天,所以它是一个曲折前行的过程。
问:小米高端化推进过程中,核心受众群体也在发生变化,小米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雷军:五六年前我们是一个偏男性的品牌。但今天小米汽车接近半数的用户都是女性,整个用户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5年的高端化探索过程中,我们一步步形成了高端化的方法论。我们有三大引领: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审美引领。我们每个季度都会组织研讨,在高端化的过程中有哪些成绩,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掉到了哪些坑里去。这个高端化的过程,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谈汽车行业:很多车企都在摸着理想过河
问:你曾讲到在高端汽车市场上,中国汽车全面领先。在其中,小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雷军:第一,小米在底盘技术、驾控、性能这些方面,向传统豪车学习,比拼保时捷,这100多年来所有高端车都在纽北赛道打拼。小米是第一家把纽北当主场,认真把车的底盘、驾控做好的企业。
小米YU7 来源:受访者
很多人说你的车跑那么快干嘛?这是做车的基本功啊。只有在这么快的极限情况下,才能把车做好。100年来,所有车厂都是这么做的。中国车厂现在才开始做这件事情,所以我相信在小米的引领下,会有越来越多的车重视驾控、底盘、汽车的机械素质。
第二,人车家全生态,包括生态互联开放合作,这也是小米给市场带来的新东西。此外,还有高度重视设计,小米现在已经做了几十种车漆,且计划在3年内再做100种。市面上大众车型为什么颜色很少?因为简单、成本低、快。但我们认为,车的颜值也很重要。
问:小米也开放了汽车IoT的接口给所有车企,目前小米跟这些车企的合作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进度?
雷军:小米汽车是后来者,我们发自内心感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所有先行者。2023年年底,我们用非常认真的方法致敬了整个行业的先行者,非常真诚地感谢大家所做的贡献。小米作为后来者,还是享受了很多时代红利。所以从第一天起,我们认为小米有责任帮助整个行业进步。我们是受益者,我们也要反馈整个行业。
所以我们加入汽车行业以后,一直强调合作共赢。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大家应该看到我们还是有效地推动了行业之间的合作。今天国产汽车大家都在进步之中,其实没必要搞得很难看,而且这个市场也很大。
基于这一点,我们在推动loT的标准和协议的开放。小米的手机秒充协议全部免费,这可以让更多的车能够更好的支持小米手机,越来越多的车厂跟我们正在结盟和合作。
问:明天理想发i6,你和蔚小理创始人关系也很好,造车之后如何评价蔚小理?
雷军:顺为和小米很有幸成为蔚来和小鹏的早期投资者。理想虽然早期没有投资,但是理想跟我们都是北京企业,也有很多的合作。我非常钦佩李想为整个新能源汽车作出的伟大贡献,我认为理想开创了大空间增程SUV这条路。大家低估了产品定义的价值,不少的车厂都是摸着理想过河的。
谈组织:高管们吵架是常事
问:在筹备汽车和芯片这两个大项目的过程中,你遭遇了哪些具体的挑战?
雷军:我此时此刻面临的问题就是,定制服务到底成不成?
我非常庆幸小米内部的决策文化是非常民主的,大家经常吵得死去活来,翻天覆地。我也蛮喜欢这个环境,我觉得只有这样的决策环境,老板才不容易犯错误。
如果我一个人拍板,(汽车)定制服务干了再说。但实际上他们反对是有道理的,全世界就没有一个大众品牌能把定制服务做好,因为真的很麻烦。只要有哪一点做得不好,用户肯定从头到脚把你骂个死去活来。
小米还有一个很包容的文化,鼓励你去试。只要你说得明白,风险可控,你就先去试。定制化服务就是小米今天在高端化遇到的又一个拦路虎,我今天讲了我们很多内部的争议,有的决定一争争一年,我们内部经常开共创会,一开一整天,从早上到晚上不停地吵。但是这种共创的氛围,使我们决策的准确度大幅度提升。
如果5年后我们的定制服务真的成了一个很多高端客户喜欢的服务的话,我们就基本做成了。我都不想要挣钱,不亏钱就算成功了,我们真的为客户做到了体验平权。
谈未来:长期持续投入
问:未来3~5年,小米在销量增长上有没有找到什么新解法?
雷军:从全球来看,手机都是竞争特别激烈的市场,它的竞争难度甚至超过了汽车。苹果、三星、华为都是这个星球上的科技巨头,中国市场也是我见过最激烈的市场。6个主要玩家的份额都很平均,都是15%左右的市场份额,各领风骚两三个月,我们的5家同行都是很了不起的公司。
在这么强大的同行竞争压力下,我们早就放弃了速胜的可能性。两年前我跟他们提的目标就是每年坚定增长1%的市场份额,看能不能5年时间做到20%的份额。小米是长跑型选手,时间越长我们越强大。过去的5年,小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可以再给小米5年时间看一看。
我们要向所有的同行学习,但我们也要在各个维度不留死角,做六边形战士。我们会从每一个维度去关注,跟对手差别在哪里。
来源:受访者
问:小米17系列中,采用了很多国产材料创新,小米在供应链自主化方面有哪些布局?
雷军:5年前,我们就提出要转型智能制造,转型硬核科技公司,其核心是能力驱动,而不是赌机会。它需要3年5年10年的投入,持续研发,才能真正把事情做成。
我对整个中国的工业越来越有信心,我们早期都在应用层的创新,这是我们中国公司的长处。紧接着到零部件级的芯片级创新,材料和核心的零部件创新。今天我们讲的红色发光主材,是中国国产公司第一次做到欧奈尔的材料级别。此外,我们的超级像素、电池技术等等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
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在手机业务对核心研发的长期、持续的投入。我们整个手机部的研发人员有1万多人,过去我们讲得少,其实小米下了很大的功夫。
本文作者:赵东山,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原文标题:《对话雷军:小米早已放弃了速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