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开门红!沪指时隔10年突破3900点,沪金、沪铜大涨逾4%,半导体产业链午后回落,港股收跌,医药股下挫

盘面上,黄金股集体大涨,四川黄金、山东黄金等多股涨停。稀土永磁板块拉升,北方稀土等涨停。核电板块表现活跃,合锻智能8天4板,永鼎股份、安泰科技等十余股涨停。下跌方面,影视股调整,中国电影等跌停;芯片股冲高回落,张江高科跌停。

A股三大股指全线收涨,沪指时隔十年站上3900点关口,有色金属板块拉升,半导体产业链活跃。港股震荡走低,医药生物板块集体调整。国债集体反弹,商品走高,沪金、沪铜大涨。

10月9日,A股三大股指全天震荡上涨,沪指站上3900点关口,为2015年8月以来最高,创业板冲高之后有所回落,有色金属板块拉升,半导体产业链活跃,华虹公司涨12%,一度20CM涨停。

港股午后冲高回落,恒指、恒科指双双收跌,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跌超5%,医药生物板块集体调整,半导体产业链午后显著回落,华虹半导体跌超6%。有色金属板块加速冲高。

债市方面,国债期货集体反弹,30年期主力合约涨近0.5%。商品方面,国内商品期货午后走强,沪金、沪铜领涨。

A股:截至收盘,沪指涨1.32%,刷新2015年8月以来新高;深成指涨1.47%,刷新2022年2月以来新高;创业板指涨0.73%,刷新2022年1月以来新高。

盘面上,黄金股集体大涨,四川黄金、山东黄金等多股涨停。稀土永磁板块拉升,北方稀土等涨停。核电板块表现活跃,合锻智能8天4板,永鼎股份、安泰科技等十余股涨停。下跌方面,影视股调整,中国电影等跌停;芯片股冲高回落,张江高科跌停。

热点股方面,次新股C云汉(云汉芯城)股价持续异动,盘中先后因“成交价较开盘价首次上涨达到或超过30%、60%”而触发两次临停。午后,C云汉最高触及199元/股,对应涨幅超过70%。

消息面,据券商中国,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加速突破,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融资盘加速回补可能是主因,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两市融资余额减少近338亿元;二是节后外围市场普遍造好,人工智能爆款不断,有色金属迭创新高,给市场提供了炒作的土壤。

港股:截至收盘,恒指跌0.29%,恒科指跌0.66%。

盘面上,医药股大幅回调,诺诚健华、晶泰控股跌超10%;半导体产业链午后显著回落,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双双跌超6%,上海复旦跌超4%;;有色行业加速冲高,中国黄金国际涨近中国黄金国际涨超9%,洛阳钼业涨超7%。

债市:国债期货集体反弹,截至收盘,30年期主力合约涨0.46%,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5%,5年期主力合约涨0.07%,2年期主力合约涨0.02%。

商品:国内商品期货多数走高,截至收盘,生猪、液化气跌逾5%,鸡蛋跌超4%,尿素跌超3%,烧碱、甲醇等跌超2%,淀粉、沥青等跌超1%,花生、PTA等小幅下跌;沪金、沪铜等涨超4%,豆油、沪镍等涨超2%,红枣、沪锌等涨超1%,SS、焦炭等小幅上涨。

有色金属板块上演涨停潮

有色金属、黄金板块集体爆发,西部黄金、四川黄金、山东黄金、中金黄金、铜陵有色、北方稀土等集体涨停。

在铜产业概念股中,铜陵有色、精艺股份、云南铜业、江西铜业等纷纷涨停。

其中,矿业龙头紫金矿业大涨9.99%,创历史新高,最新市值超过8600亿元。

国内期货方面,上期所有色金属品种今日开启补涨,截至收盘,沪金期货主力合约上涨4.82%,沪铜主力合约涨4.19%,沪锡、沪镍、沪银主力合约均涨超2%。

高盛报告表示,随着AI需求激增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老化的电网已成为西方国家能源安全的“脆弱环节”。高盛预测,电网升级需求将显著推动金属需求,特别是铜的需求,并将推动铜价在2027年升至每吨10750美元。

国庆假期,海外贵金属与工业金属价格全线飙升。现货黄金历史首次突破4000美元/盎司,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50%;铜铝锌价格集体上涨,LME铜价逼近2024年5月历史高点。

西部证券认为,黄金正在迎来“第三浪”:第一波涨幅是2016年起“全球贸易-美元结算”体系松动,黄金的交易价值让位给储备价值;第二波涨幅是2022年起,美国将俄罗斯排除出Swift系统,损害美元信用;第三波涨幅从今年9月18日的非常规降息开始,进一步影响美联储独立性。

半导体产业链盘中大幅拉升

今天,半导体产业链盘中一度大幅拉升,午后有所回落,不过截至收盘,灿芯股份20CM涨停,燕东微、景和集成、芯原股份等纷纷大涨,华虹公司收涨12%,盘中一度涨20%。

午后港股半导体板块大幅下跌,截至收盘,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均跌超6%。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拉升

可控核聚变概念走强,常辅股份涨30%,西部超导、国光电气20%涨停,合锻智能8天4板、中国核建、中核科技等10余股涨停。

消息面上,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1日,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建设取得关键突破,重达400余吨的底座成功安装就位,将用来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标志着这一大国重器主机全面开建。未来,该装置在国际上将首次验证演示核聚变发电,有望在2030年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国金证券研报表示,核聚变兼具高能量密度、原料易得、布置灵活、安全环保等优点,相较于其他主流发电方式有着明显优势。以氘氚(D-T)聚变为例,聚变单次反应即可释放17.59MeV能量,将现有能源体系的能量密度提升了千万倍。对于能源行业,核聚变不仅意味着技术迭代,更是对能源范式的“降维打击”。因此,可控核聚变被称为潜在的“终极能源”。

方正证券认为,核聚变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国际方面,美英签署“大西洋先进核能伙伴关系”,建立监管互认机制,有助于加快核电项目审批与建设。CFS与Eni签订超10亿美元售电协议,显示商业化前景增强。国内科研进展显著,如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发布采购项目,张杰院士团队启动激光聚变能电站建设,目标2045年实现商业运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