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今年中国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尤其是上半年GDP增速明显高于5.3%,超出之前的市场预期。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不过短期经济结构分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供给偏强、需求偏弱,数量偏强、价格偏弱,内需还需要进一步提振。而内需端的一个重要拖累项是房地产,尽管房地产投资、销售占经济比重已经不高,但房地产在居民存量财富配置中的份额仍然很高,而居民消费的资金来源一靠收入,二靠财富。如果房价出现调整,势必会对总需求构成压制。
关于房地产的趋势和影响,其实海外其他经济体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参考,我们在2022年就系统的梳理了海外房地产的经验。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不能完全照搬海外的经验。但海外的一些教训,我们是可以回避的。那么如何才能稳住房价呢?或者说,当什么变量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判断房价被稳住了?本文重点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租金回报率重要吗?
为了后续阐述的必要,我们先来介绍两个概念:租金回报率和房价租金比。租金回报率衡量的是同样的一套房,如果出租出去每年获得的租金总额,与如果现在出售出去获得的总房价之比。租金回报率的倒数是房价租金比,衡量的是一套房子出租多少年才能够覆盖住当前出售的房价。房价租金比类似于股市的市盈率,相当于衡量了房子的估值。
这几年有一个逻辑非常流行,只要租金回报率高于或者远远高于国债利率、存款利率,房子就更有性价比了,房价就会止跌。例如如果国债利率在2%附近,那么是不是3%以上的租金回报率的房子就值得去购买了?
这个逻辑听起来很顺畅,可如果我们看下海外的经验,实证上未必是成立的。例如,美国在2007年房价进入下行周期后,到2012年才止跌回稳。在此期间,美国国债、存款等无风险利率大幅下降,而美国住宅的租金回报率却大幅上行。国债利率降到了2%以下,而房子能够提供的租金回报率甚至一度高于6%。为何租金回报率远远高于国债利率,美国居民仍然对房子兴趣不大,房价还没有企稳呢?
再比如,日本房价从1991年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到2004年以后才止跌回升。在此期间,日本国债、存款利率大幅下降,10年期日本国债利率甚至一度低于1%,而东京的房子的租金回报率一度能够提供5%以上的租金回报率,为何日本居民对东京房子的兴趣仍然没那么大,日本房价没有止跌呢?
如何来理解这种和直觉不太相符的现象呢?我们认为,归根到底房子是“信用债”。所谓的租金回报率,分母是房价,而房价是会波动的,相当于本金是会变化的。而国债、存款是保本金的,本金不会波动,所以我们只看利率高低就可以了。而对于如果对于本金波动的资产来说,我们不仅要看利率高低,还需要看本金波动的风险。这就像大家在投资信用债的时候,肯定不是哪个利率高就买哪个。例如如果国债利率在2%,现在有个提供10%利率的信用债,大家会去投资这个信用债吗?未必如此。因为看着10%的票息,但可能会亏本金。
我们不妨再直白一些来说明背后的道理。其实买房子的收益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租金回报,另一部分是房价波动,即资本利得。所以当预期房价上涨时,租金回报率就不重要了。例如过去几十年大家觉得房价租金比、房价收入比等估值指标是没用的,房子估值已经很高了,房价还能涨。因为只要大家预期房价会涨,就会有资金奔着资本利得冲进房地产市场,房价上涨就会自我实现。这就像如果大多数人认为股市是牛市的时候,就不用看股市估值了,估值很贵的时候股市仍然可以涨,涨价会自我实现。而当预期房价下跌时,租金回报率要足够高,提供足够高的补偿,大家才会觉得房子有性价比。因为哪怕租金回报率再高,扛不住房子价格稍微跌一点。
所以如果房价有上涨预期时,租金回报率就不重要,美国在07年之前的租金回报率一度比国债的利率还要低,居民仍然愿意买房;而如果房价没有上涨预期时,租金回报率需要远远高于国债利率(类似于信用利差大幅走阔),居民才会愿意买房。
记得本人在2019年时写过一篇文章,叫《房价走平即亏钱》,其实也在表达类似的道理。如果房价没有上涨预期时,租金回报需要覆盖住可能的房价下跌损失、持有房产占用的资金成本、房子每年折旧维护的费用、每年需要交的税费或物业费等等,这需要租金回报有多高,每个国家、每个城市不太一样,投资者可以自行测算。
2、稳住通胀预期:至关重要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房价没有上涨预期的情况下,房子的租金回报率会不断抬升,或者反过来房子的估值——房价租金比会不断被压缩。这就像股票市场,投资者预期是牛市的时候,股市估值会不断抬升;投资者预期不是牛市时,股市估值可能会不断被压缩,直到估值达到历史低位区间时,抄底资金才会大量出现。
我们研究了13个经济体的房地产危机,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旦房价进入调整周期,房子的估值往往会回到历史的估值低位,即租金回报率会回到历史最高位。这一规律和我们前面提到的股票市场的规律是一致的。其实我们做了大量的房地产研究,最大的体会是,房地产市场的很多规律和股票市场是一致的,不同的地方主要是股票为高频交易,股市的牛熊周期偏短;而房地产的交易周期偏长,房地产的牛熊周期偏长。
所以要稳住房价,单纯靠租金回报率回升到历史高位,会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稳住房价的预期。而房价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宏观通胀的预期,因为房地产、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变化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映射”。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观察到中国宏观政策越来越注重提振预期,“反内卷”政策也意在提振通胀,政策已经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我们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困难是暂时的、短期的,持续的政策发力会对稳住房价、稳住内需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居民对于未来收入、通胀预期越来越高,房价的预期也会有所抬升,稳住房价指日可待。
本文作者:国泰海通宏观梁中华,本文来源:梁中华宏观研究,原文标题:《房价:如何稳住?(国泰海通宏观 梁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