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老将批量“告别”,一个时代真的过去了

资事堂·徐行
老将频频因“个人原因”离任

又一名老将因“个人原因”告别老东家。

10月返工后的第一个周末,公告确认邹曦卸任融通基金的副总经理职务,离任原因为“个人原因”。

后者或意味着,这位管理基金18年的老将,与公司挥别了。

2025年下半年以来,已有至少30多位任职时间超过5年的基金经理陆续离任。

不少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渐渐从被替换成更年轻的“新面孔”。

又一老将离任

10月11日,融通基金公告,邹曦因个人原因离任副总经理职务。

此前的9月,邹曦因“内部调整”卸任了多只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已经没有在管的公募基金产品。

对大众而言,又一位熟悉的老将或将离开。

也曾“一步一脚印”

邹曦的从业经历算是一步一脚印,他于本世纪初入行,算是业内早期的从业人员。

他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6年至1998年就职于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福建分公司。

2001年5月,他加入了融通基金,历任市场拓展部总监助理、机构理财部总监助理、行业分析师、宏观策略分析师等职务。

2007年,他就开始管理公募基金,后曾任研究部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副总经理兼权益投资总监,并管理了多只公募基金。

在业内,他算是有才、有名且勤奋的投资老将之一。

年内已有多名老将离任

年内已经有多位老将宣告离开任职已久的公司,包括其中不乏业内知名甚至是团队中坚力量的基金经理,其中包括景顺长城鲍无可、安信基金张翼飞、宏利基金王鹏、华商基金周海栋等,近期又有中泰资管徐志敏、博时基金何凯、中信保诚江峰等陆续离职。

Wind统计显示,有31位在任公司经理年限超过5年的基金经理,在下半年以来出现“清仓式卸任”。

离任“动机”各有千秋“

基金经理的离职动机各有各的“表述”,有些甚至颇有些“隐晦”与“欲说还休”。

7月离职的“固收+”明星基金经理张翼飞,离职前他在安信基金工作了13年最高管理规模超过640亿元,堪称公司的“半壁江山”。

张翼飞在致投资者的信中公开告别,但未对离开原因过多置喙。他说他将继续从事资产管理行业,“虽然已经不算太年轻,但相比那些‘超长待机‘的前辈们,我仍可能有半个世纪的时间,继续从事这份激动人心的工作”。

9月,中泰资管首席投资官徐志敏以一篇《徐志敏:80岁重逢告别》结束在中泰证券资管10年有零的工作生涯。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徐志敏的告别信“文采斐然”、颇多动情之处。但他告别信没有直接触及他离开的原因,甚至连象征性的原因也没有提及,这在当时还有些令人意外。

业界当有反思

公募基金经理的变更(离任、新聘),在行业诞生第二年就出现过,此后一直与公募行业发展如影随形,这本不是令人多意外的事情。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今离任的基金经理中有几类比例明显增多:业绩不错的老将、公司的肱骨之臣、正值当打之年的人。

而且不少人在离任后往往离开了公募行业,这个过程引人深省。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