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美贸易局势紧张,未来市场将如何演绎?
10月13日上午,东吴基金陈伟斌分享了对市场走势的展望。
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了要点如下:
1、全球贸易战这一话题,实际上它并不具备决定性影响,更多是对基本面,尤其是对市场情绪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这类消息实际上更多是情绪上的扰动。经历了今年4月份全球贸易战的“黑天鹅”事件后,最极端的冲击可能已经过去。
2、短期来看,受到海外贸易战的影响,我们认为市场可能存在通过震荡调整来消化获利盘的内在需求。但调整结束后,只要流动性不出现问题,那么对整个市场,我们仍维持机会大于风险的判断。
3、在海外风险的背景下,建议投资者还是去关注具有长期产业趋势的方向,我们梳理下来,一个是AI,一个是创新药。
4、AI是一轮类似的、相当于PC互联网革命的变革,以十年计算,现在才刚刚走了两年多,大概率还是处于AI产业的前期。
5、AI上游仍然有空间,但下游空间更大。
上游主要是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光模块、PCB、电源、液冷,我们认为未来液冷的空间会更大。
现在是液冷爆发元年,正处在一个爆发原点,它刚刚开始,明年才是第一个完整的年度,明年行业增速有可能达到500%。
液冷今年全球的市场空间可能在一两百亿的量级,明年则有希望达到千亿量级。
6、创新药现在才走了两三个季度,大概率还处于上半场。未来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看,都还有潜力。
从细分板块来说,我们建议大家关注:一个是PD-1/VEGF或PD-1 plus这类双抗;其次是ADC;还有就是上游的CXO等方向。
陈伟斌,东吴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经验刚满7个月,2020年8月加入东吴基金,历任高级行业研究员、研究策划部总经理助理、投资经理,现任权益投资总部总经理助理兼权益研究部总经理、基金经理。2025年3月4日担任东吴双三角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其管理规模仅0.14亿元,只管理一个基金——东吴双三角股票,以东吴双三角股票A为例,今年来收益42.5%,虽不及今年前三季度公募基金前20名收益均翻倍,但业绩也尚可。


从上图中可见,东吴双三角股票A和东吴双三角股票C均在今年4月陈伟斌管理后,收益率急速上涨。
作业本航海指数认为,东吴双三角股票A虽然过去一个月表现欠佳,但陈伟斌在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仍表现强劲。


该基金未来表现会如何?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作业本航海指数分析。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课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陈伟斌分享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市场短期震荡调整,但整体机会大于风险
周末讨论比较多的全球贸易战这一话题,实际上它并不具备决定性影响,更多是对基本面,尤其是对市场情绪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我们在之前的直播中也跟大家讲过,短期来看市场可能会出现震荡,但长期来看,市场仍是机会大于风险。
短期市场出现震荡,实际上更多是由于经历了最近几个月市场的连续上涨之后,积累的获利盘较多。
在当前这个位置上,市场本身也存在通过一定波动、通过震荡调整来消化获利盘的需求。市场大概率会通过震荡方式来进行整体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假期期间的海外风险事件,以及全球贸易战的呼声——根据公开新闻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要对进口商品加征百分之百的关税——这类消息实际上更多是情绪上的扰动。
因为类似的贸易战担忧在今年4月份已经发生过一次。我们之前提到,在风险偏好方面,经历了今年4月份全球贸易战的“黑天鹅”事件后,最极端的冲击可能已经过去。
下半年即使有所反复,其冲击力度大概率也要比今年上半年4月份的冲击要弱。
这就是我们之前在直播中已经向投资者分享过的类似观点。现在只不过是对我们之前观点的一次验证。
总结一下,对于整个市场,我们认为还是机会大于风险,最核心的是要把握住流动性这个关键变量。只要流动性不出现问题,那么对整个市场,我们仍维持机会大于风险的判断。
短期来看,受到海外贸易战的影响,我们认为市场可能存在通过震荡调整来消化获利盘的内在需求。但调整结束后,后面大概率还是机会大于风险。这就是我们对整个市场的整体看法。
关注两条主线:AI和创新药
再回到大的板块层面,在这个时间点,很多投资者会思考,在海外风险的背景下,我们应如何把握未来这段时间的主线?我们整体的看法是,建议投资者还是去关注具有长期产业趋势的方向。
我们可以观察权益市场的走势,尤其是在权益市场牛市期间,大概率会有几条主线,这些主线可能是贯穿整个市场的主线,当然也有阶段性的主线。
在这一轮权益市场行情中,我们建议大家关注长期产业趋势的方向。这类方向我们梳理下来,一个是AI,一个是创新药。这两大产业趋势目前从基本面上来看是没有问题的。
AI仍处于产业革命前期,上游还有空间,但下游空间更大
我们认为AI是一轮5到10年的产业革命,目前才走了两年多,不到三年,大概率仍处于前期阶段。
从产业链来看,分为上游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下游AI应用。上游还有空间,但下游空间更大。
上游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提出了“算力四大金刚”:光模块、PCB、电源和液冷。
我们认为未来液冷的潜在机会可能会更大。主要原因之一是它明年的行业增速有望达到500%。这个增速是高于光模块、PCB等其他算力环节的。
其次,它明年的行业空间也足够大,我们测算液冷明年的全球行业空间有望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这个行业空间规模,有望超过AI PCB的行业空间,并接近AI光模块的行业空间,所以行业空间也是比较大的。
再者,从时间上来看,明年是液冷爆发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并非已经演绎了好几年。
液冷今年是元年,明年是爆发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建议大家关注这种具有长期产业趋势的方向。
另外,下游方面,可以看到有AI软件、AI硬件等。AI硬件中又分为智能驾驶、AI机器人和AI眼镜、AI端侧设备等。这些也是未来形成大空间、潜力较大的方向,同样值得各位投资者研究和关注。
创新药是2-3年的向上产业趋势,关注三个方向
接下来,我再简要分享一下对另一个方向——创新药的看法。
创新药其实从七月份以来,尤其是八、九月份,整体处在一个横盘震荡的过程中。很多投资者可能之前也关注过创新药,但在这种横盘震荡中,逐渐失去了耐心,进而担忧创新药行情是否已经结束。
我们这里再简要阐述一下对创新药的看法。创新药这一轮同样是一个向上的产业趋势,我们预计这轮向上的产业趋势大概率可能会持续两到三年。现在其实才刚刚走了两三个季度,大概率还处在这一轮向上趋势的前半场。
我们做出这个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看到海外跨国药企正面临专利到期,即“专利悬崖”的问题。
海外跨国药企的这一轮专利悬崖集中出现在2025年到2028年。为了防止专利到期后销售收入大幅下滑,它们需要提前储备下一代的创新药大单品。
这就是这一轮国内创新药企BD(业务发展)出海的主要催化剂。
中国创新药企经过多年的厚积薄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提供更优质的创新药在研管线。而海外跨国药企刚好在这两三年期间,存在储备下一代创新药大单品的强烈需求。
因此,它们来到中国进行“买买买”。双方的需求恰好能够一拍即合,实现完美的对接。
所以我们说,这一轮的催化剂就是中国创新药企的BD出海。海外跨国药企在专利到期前,存在集中采购和集中储备的需求,双方刚好能够实现比较完美的契合。
关于创新药的主线,这里以肿瘤创新药为例,我们看到一个方向是单抗的升级。例如PD-1单抗的升级方向就是“PD-1 plus”,包括PD-1/VEGF,以及PD-1/IL2等。
因此,像PD-1 plus或者PD-1/VEGF这类双抗,就是值得我们在创新药领域中关注的一条主线。
另一个方向是化药的升级,其主流方向就是ADC(抗体偶联药物),即将一个毒素通过连接子连接到抗体上,使其具备靶向性,这也是大家可以去关注的一个方向。
再者就是上游产业,创新药在整个医药产业链中偏下游,它的上游是CRO、CDMO等CXO领域。这也是大家可以在创新药产业链中关注的一个方向。
所以对于创新药这边再总结一下:
这一轮创新药行情大概率是一个2到3年的向上产业趋势,现在才走了两三个季度,大概率还处于上半场。未来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看,都还有潜力。
从细分板块来说,我们建议大家关注:一个是PD-1/VEGF或PD-1 plus这类双抗;其次是ADC;还有就是上游的CXO等方向。
来源:投资作业本Pro,作者王丽
更多大佬观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