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微软与OpenAI围绕数据中心供应展开了一场艰难博弈。这场冲突最终以微软主动放宽独家协议告终——OpenAI获准与甲骨文等竞争对手签署巨额云服务合同,预计在2030年前向这些对手支付的费用将超过微软本身。表面上看,微软似乎在拱手让出数十亿美元订单,但这家科技巨头的算盘远比外界想象的更精明。
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分析,这一转变并非微软示弱。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首席财务官Amy Hood及其团队反复警告,盲目满足OpenAI无止境的扩张需求可能导致过度建设,令微软面临无法收回投资的风险。与此同时,微软CEO纳德拉对外界对微软"控制"OpenAI的指控保持高度警觉——联邦贸易委员会和欧盟监管机构的调查正在进行中。
微软的让步换来了实际收益。尽管放开了独家条款,微软仍是唯一为OpenAI提供模型训练超级计算机的云服务商,这是AI开发中最关键的环节。同时,微软继续从OpenAI飙升的营收中抽取20%分成,并免费使用其模型技术用于自家Copilot产品。OpenAI计划在2030年前仍将向微软支付约1350亿美元的服务器租赁费用。
部分微软高管私下质疑甲骨文能否兑现承诺——在2032年前提供4.5吉瓦的数据中心容量,这在物理上可能难以实现。投资者中也出现了相似的怀疑声音。相比之下,微软对资本支出的谨慎态度可能更符合成熟科技公司的财务纪律。
从蜜月到裂痕:独家协议成为瓶颈
微软与OpenAI的紧张关系始于2024年初。当时微软正在为OpenAI建设多个专用数据中心,包括威斯康星州的"Fairwater"超级计算机项目,耗资数十亿美元,能耗近1吉瓦。微软计划在2026年前让威斯康星和亚特兰大的数据中心投入运营,2028年启动第二个威斯康星设施。
但OpenAI CEO Sam Altman认为这远远不够。他要求微软在本世纪末前提供数吉瓦级别的额外算力,这将令微软再投入数百亿美元购买英伟达芯片和电力基础设施。据一位参会者透露,Altman曾对一位AI研究者表示,微软拒绝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是OpenAI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最大障碍”。
工程延误加剧了矛盾。威斯康星项目因承包商混凝土浇筑不均等问题推迟数月开工。在2024年中的一次会议上,Altman质问负责数据中心建设的微软高管Noelle Walsh为何无法缩短工期,甚至暗示要将问题升级至Nadella层面。据与会者称,Walsh解释称延误源于微软难以控制的施工因素。
微软方面则有自己的考量。Hood的财务团队担心,按OpenAI的需求无限制扩建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微软Azure高管私下认为,没有任何云服务商能在OpenAI要求的时间框架内交付如此庞大的算力——这一判断后来成为微软同意放开独家协议的重要依据。
突围与妥协:4500亿美元预算的分配
2024年夏天成为转折点。Altman请求微软允许其与其他云服务商洽谈,而Nadella对"微软扼杀OpenAI"的公众指控颇为敏感。在Nadella指示下,Hood团队与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达成新协议:微软保留优先供应权,可选择满足OpenAI需求或让其另寻供应商。
随后OpenAI迅速行动,2024年7月与甲骨文签订首个1吉瓦德州数据中心合同,12月又获微软批准进行第二轮谈判,最终在七个月后宣布4.5吉瓦的天量协议。据一位OpenAI员工透露,该公司已为2030年前的服务器支出编列4500亿美元预算,其中支付给甲骨文等竞争对手的金额将超过微软。
这些协议规模之大令人震惊。除甲骨文外,OpenAI还与CoreWeave签订224亿美元云服务合同,从谷歌云租用服务器,并计划利用英伟达最高1000亿美元的投资自建数据中心。甲骨文股价在9月初宣布未来四年云业务将产生4000亿美元收入后暴涨36%,OpenAI订单是主要驱动力。
但微软并未完全出局,除了1350亿美元的预期收入,微软仍独家提供模型训练所需的超级计算机——这是AI开发的核心环节,远比推理部署更关键。一位参与微软谈判的人士表示:"每一个数字都比我们2023年签约时预想的更大,现在需要弄清楚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精明的退让:微软的风险管理逻辑
微软股东对这一安排存在分歧。Equity Armor Investments投资组合经理Joe Tigay坦言:"如果OpenAI只用Azure当然更好,我不会撒谎。"但也有投资者认可微软的谨慎策略。
Gabelli Funds投资组合经理Hendi Susanto指出:"这让微软能更好管理AI需求的波动,我们可以预期会有不均衡。微软和甲骨文都是成熟的大型软件公司,自由现金流是业绩主要驱动力。从这个角度看,微软的资本支出策略更优。"
微软内部对甲骨文能否兑现承诺持怀疑态度。两位知情人士透露,部分高管认为甲骨文在2032年前交付4.5吉瓦容量"在物理上可能不可能",且项目可能因英伟达下一代芯片尚未定价而超支。近几周,多位科技行业分析师和投资者公开表达了类似质疑。
在一次会议上,微软高管Jon Tinter曾向Altman发问:如果OpenAI需要数百吉瓦容量——这一目标将耗资数万亿美元——微软该怎么办? 据与会者称,OpenAI团队认真回应:微软可以选择建设,或者让位给愿意这么做的供应商。这种近乎狂妄的雄心让微软更加确信,与其承担天文数字的财务风险,不如让竞争对手去冒险。
一位参与微软谈判的人士承认,两家公司内部都有人对这一合作关系不满,但"真正了解情况的人"都明白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对话中有紧张时刻吗? 当然有,"这位人士说,"但你还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Altman最近告诉同事,OpenAI计划在2033年前使用250吉瓦数据中心容量——相当于美国当前峰值能源使用量的三分之一。面对这样的胃口,微软的退让或许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务实的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