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dit热帖:那些被AI抢走工作的人,他们的真实故事

硅星GenAI
在Reddit近期的热议中,配音演员因客户要求永久授权声音给AI而失业,平面设计师则从创作者沦为AI作品的修改员。多位专业人士的经历显示,多个行业正经历着工作性质的根本性变革,部分企业甚至将AI作为合理化裁员的理由,凸显出技术革新对就业市场的剧烈冲击。

2025年10月,Reddit上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引发了热议:"那些因AI失去工作的人,发生了什么?"

这个帖子在短短几天内获得了近6000个赞、1700多条评论。评论区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配音演员、平面设计师、数据科学家、客服人员、插画师、编辑、程序员……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

这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危言耸听。这些故事真实、具体、令人深思。当我们还在讨论"AI会不会取代人类"时,有些人已经亲身经历了答案。

“我的声音,不再属于我。”

我是一名职业配音演员。过去做广告分镜的初配音,一小时能拿到150到200美元,现在全是AI。有一次,客户合同里新增了一条:只要我签字,就等于把声音永久授权给AI,客户可以无限使用。我拒绝签字,因为那意味着以后我再也不需要录制一句话,也永远拿不到报酬。我们所有配音演员都拒绝签,客户的回复很简单:“那我们换AI。”从那天起,我的工作彻底消失了。我的朋友Fragrant也做配音,主要为在线课程旁白。他说:“我知道这天会来,但当收入真的归零的那一刻,还是措手不及。”还有人说,他父亲天天看AI配音的短视频,完全不知道那是AI,就算知道也无所谓,“这样的人太多了。”

“我不再是创作者,只是AI的修正员。”

我是一名平面设计师。老板希望我用AI作为“副驾驶”,几分钟内生成情绪板和初稿,而我的任务变成了修改和修正。那种从灵感到作品的成就感,彻底被挤掉了。另一个设计师说,她和团队花了几天做品牌方案,老板却用AI生成的糟糕版本去给客户看,客户很满意,老板笑着说:“早该用AI了。”她说那一刻感觉自己被从作品里抹掉。还有人说,现在很多不懂设计的老板靠AI“看起来像”会做设计,他们根本不知道设计师真正做了什么。一个干了十四年的设计师最终离开行业,去学理发,因为“至少那是一个能干到退休的职业”。

“Copilot比我更被信任。”

我做了十三年数据科学家。老板让我解决一个传感器聚类问题,我建议用K-means算法,他却拿着笔记本说:“Copilot推荐DBSCAN。”我解释那样会更慢、更差,但他不听。几周后,我和整个数据团队被裁。两个月后,老板也被裁。现在,公司在印度招聘“AI科学家”。另一位流行病学家也分享了类似的经历:“我们团队都是硕博,负责疾病监测。现在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我们被赶走,让IT部门和AI接手。社区健康掌握在未经训练的算法手里,太可怕了。”

“训练完AI,我就被辞退了。”

我朋友在一家为听障人士服务的呼叫中心工作,任务是为通话实时打字幕。后来,公司换成AI,所有人都被解雇。听说AI会出错,甚至误传医生的指令,已经引发诉讼。另一位网友说,他们团队被要求训练聊天机器人,整理知识库,“AI原本是帮我们分担工作,结果它取代了我们。这事昨天刚发生,伤口还很新。”

“我为科幻事业干了十五年,然后被机器人外包。”

我在一家大型出版社做文学编辑。公司用一个不到1000美元的AI系统自动化了所有编辑流程。现在我在酒吧调酒、开校车维持生计。另一位报纸编辑说,他成了“美化版拼写检查员”。自由撰稿人说,他妻子失去了所有客户,他们全都换成了AI,只留一个人类监督。“以前一个岗位有四十个人申请,现在五千人抢。”他说,“AI让所有人都变得可替代。”

“AI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它接近合格。”

一位网友总结得很准:AI能完成八成的工作,看起来完美无缺。非专家看到输出合理,就以为全对。但在真正重要的领域,那缺失的百分之十,往往就是一切。另一位在大公司负责AI战略的网友说:“AI裁员不是因为AI真能干活,而是公司需要一个好听的理由。投资人要增长,增长跟不上,就只能裁人。‘我们裁20%,但有AI加持,效率提升40%。’听上去就比‘我们裁20%’舒服多了。AI只是那块掩盖苦药味的糖衣。”

一个插画师说,他的二十年职业“一夜化为泡影”;一个程序员说,他在教AI取代自己;也有人说,他们还在努力共生。这些故事没有结论,只有正在发生的现实。

AI正在重塑工作的意义,也迫使我们重新思考:被替代的,究竟是岗位,还是做事的方式?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属于自己的版本。

你呢?AI有没有改变你的工作?

本文作者:硅星GenAI,来源:硅星GenAI,原文标题:《Reddit热帖:那些被AI抢走工作的人,他们的真实故事》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