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2025年三季报要点速览
- 财务表现: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49.27亿元,同比增长3.58%;归母净利润30.55亿元,同比下降14.66%;扣非净利润20.18亿元,同比增长20.0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5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4.61%。 
- 核心业务进展:新能源销量提升带动销售费用同比大增56.25%;新品上市及品牌宣传投入加大;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170.55%,主要来自合联营企业。 
- 资产负债结构:总资产1856.3亿元,较年初下降10.83%;归母净资产771.36亿元,基本持平;应收账款、其他流动资产大幅增加,应收票据、应付账款大幅减少。 
- 发展战略与结构调整: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控股权变更正在办理;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投入持续加大,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1%。 
- 未来关注点:现金流压力、销售费用高企、政府补助可持续性、合联营企业业绩波动、国资股权变动进展。 
正文分析(Zerohedge风格)
1. 收入增长乏力,利润承压,扣非改善成亮点
长安汽车(000625)2025年三季报数据一览,表面上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8%至1149.27亿元,但增速明显放缓,远低于行业头部新能源车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55亿元,同比下滑14.66%,利润端压力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0.08%至20.18亿元,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改善,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影响在收窄。
2. 现金流骤降,销售费用激增,新能源转型代价高昂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仅为15.5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4.61%,这对汽车制造业来说是一个危险信号。销售费用同比暴涨56.25%至73.55亿元,主要受新能源销量提升、服务费增加及新品上市推广、品牌宣传等影响。高昂的市场投入换来的是收入端的微弱增长,反映出在新能源转型和市场竞争加剧下,长安汽车的获客成本和渠道压力持续上升。
3. 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流动性管理趋紧
总资产较年初下降10.83%至1856.3亿元,主要系应收票据(-54.98%)、应付账款(-38.28%)大幅减少,反映公司在票据背书、供应链账期管理上做了调整。应收账款、其他流动资产分别同比大增112.32%、214.89%,一方面是对经销商支持力度加大,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坏账风险。货币资金期末余额552.41亿元,较年初减少近90亿元,流动性压力不容忽视。
4. 投资收益与政府补助支撑利润,持续性存疑
投资收益同比大增170.55%至2.24亿元,主要来自合联营企业,带来一定业绩弹性。但政府补助(5.08亿元)和其他非经常性损益合计超10亿元,对利润的支撑作用依然明显。随着补贴政策逐步退坡,未来这部分收益的可持续性值得关注。
5.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新能源与智能化战略推进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1%至50.39亿元,显示公司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与此同时,管理费用略有下降,反映公司在运营效率上有所优化。但高研发投入短期内难以转化为业绩增量,新能源转型的阵痛期仍在持续。
6. 国资结构调整,控股权变更进行中
公司控股权结构正在调整,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将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长安汽车35.04%股份,成为间接控股股东。国有资本运作对公司治理、战略方向或将带来新变量,相关股权过户手续尚在办理中。
7. 现金流与投资活动承压,未来需警惕财务风险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8.59亿元,同比大幅转负,主要因定期存款变化及股权投资支出增加。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88.63亿元,公司短期偿债和持续大额投入的平衡将成为未来关注重点。
结论与未来关注
长安汽车2025年三季报反映出公司在新能源转型、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收入增长乏力、利润承压、现金流紧张的多重压力。扣非净利润改善、投资收益弹性和研发投入加大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但高昂的销售费用、政府补助依赖、流动性管理压力、国资结构调整等不确定性因素仍需警惕。未来需重点关注公司现金流状况、销售费用控制、合联营企业业绩波动、国资股权变动进展及新能源业务的盈利拐点。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财务分析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