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2025年三季报要点速览
财务表现:前三季度营收293.93亿元,同比下降4.91%;归母净利润25.23亿元,同比增长25.50%;扣非归母净利润15.73亿元,同比下降14.3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3.82亿元,同比增长13.23%。
核心业务进展:创新药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8.09%;地舒单抗注射液(HLX14)获美国、欧盟上市批准,成为首个海外获批的国产地舒单抗;复妥宁新增适应症获批,创新药管线持续推进。
发展战略:聚焦创新药和高端器械,持续推进资产轻量化、降本增效,强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加大研发投入,前三季度研发投入39.98亿元,同比增长2.12%。
资本运作与激励:A/H股回购合计回购约0.66%总股本;发行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票面利率2.70%;推出A股期权激励及H股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
未来关注:创新药全球化进展、核药业务平台布局、核心产品海外商业化、资产结构优化、现金流持续性、带量采购政策影响。
正文分析
1. 收入承压,利润结构性改善,非经常性收益成亮点
复星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3.93亿元,同比下降4.91%。收入下滑的主因是药品集采续标及地方带量采购持续推进,传统仿制药业务承压。但值得注意的是,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5.50%至25.23亿元,主要受益于出售和睦家剩余权益及其他非核心资产带来的非经常性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15.73亿元,同比下降14.32%,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仍受压力。
2. 创新药成增长引擎,全球化布局初见成效
创新药业务是公司逆势增长的核心。前三季度创新药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8.09%,在整体收入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地舒单抗注射液(HLX14)获美国FDA和欧盟批准上市,成为首个海外获批的国产地舒单抗,标志着公司创新药全球化迈出关键一步。此外,复妥宁(CDK4/6抑制剂)新增适应症获批,布瑞基奧侖賽注射液申报上市,PD-1、PD-L1等高价值管线持续推进,创新药管线的商业化和国际化进展值得持续关注。
3. 研发投入持续高位,创新驱动战略坚定
公司前三季度研发投入39.98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研发费用27.30亿元,第三季度单季研发费用同比大增28.81%。研发资源主要投向核药、细胞治疗、抗体偶联药物等创新平台及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HLX22、HLX43等管线在美欧等地推进临床,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正在逐步建立。
4. 现金流健康,资产结构优化,资本运作频繁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3.82亿元,同比增长13.23%,显示公司经营质量改善。资产负债表显示,总资产1181亿元,归母权益480亿元,资产负债率约48.5%,结构较为稳健。公司年内实施A/H股回购,合计回购约0.66%总股本,显示管理层对公司价值的信心。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票面利率2.70%,有助于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财务成本。A股期权激励和H股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落地,强化核心团队激励。
5. 预期差与风险点:创新药商业化兑现与集采压力并存
市场对复星医药的预期核心在于创新药全球化商业化兑现速度。本期地舒单抗等产品海外获批是积极信号,但短期内创新药对整体业绩的拉动仍有限,传统业务受集采影响下滑压力未解。此外,扣非净利润下滑、部分新并表子公司处于投入期导致亏损扩大,需关注未来创新药放量与成本控制的平衡。
6. 未来关注重点
创新药海外商业化进展,尤其是HLX14、PD-1/PD-L1等核心产品在美欧市场的销售落地。
核药业务平台的推进及新产品临床进展。
带量采购政策对传统业务的持续影响及公司应对措施。
资产结构优化、现金流持续性及资本运作节奏。
研发投入产出比与创新药管线商业化转化效率。
结语
复星医药2025年三季报展现出创新药业务的韧性与全球化突破,但主营业务仍受集采政策压制,扣非利润承压。公司正通过资产优化、降本增效、资本运作和激励机制强化长期竞争力。未来业绩能否持续改善,关键在于创新药商业化兑现速度与传统业务转型成效,投资者需持续关注公司创新药全球化进展及现金流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