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建议稿:哪些新热度?

民生宏观陶川、邵翔等
"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在战略排序上作出重要调整,将"产业"置于"科技"之前,并明确优先"提升传统产业",凸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体方向。规划首次设定居民消费率提升约5个百分点的量化目标,并将"金融强国"提升至战略层级,强调通过掌握资产定价权和创造财富效应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支持企业出海竞争。

今天公布的规划建议稿对“十五五”时期的经济工作有哪些明确指引?我们认为围绕着“战略主动”和“重大突破”这两大核心任务,在产业、消费、科技、金融、开放这五个领域,一些新的信号浮出水面:

“产业”放在首位,什么信号?“十五五”规划特意把“产业”放在了“科技”之前,而且优先“提升传统产业”。“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是“十五五”摆在首位的目标,这意味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单纯的科技自立自强不代表经济就好了,更加关键的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传统产业“新质+”,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新兴产业要成为支柱,未来产业重在“前瞻布局”。前者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方面形成产业集群;后者重在抢得先机、占据主动,重点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

首次明确提高居民消费率:空间多大?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至少约5个百分点,《纲要》可能会设定相关预期性指标。

如何测算?根据四中全会规划,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同时期的平均居民消费占比约在54%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率仍有14个百分点左右的潜在提升空间。

如何落地?释放居民消费意愿依旧优先于增强消费能力。在促消费方面更侧重意愿激发,如“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落实带薪错峰休假”、优化消费场景等措施。相反,对提升居民收入的新举措着墨相对有限,反映出现阶段政策更关注如何释放而非扩大居民购买力。

科技如何“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一环,关键在于抢占高点、引领未来。

如何抢占高点?一方面,专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以AI和绿色为抓手,抢占全球科技发展制高点;另一方面,从国家安全和战略出发,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关键核心领域进行补链、强链。

如何引领未来?除了技术突破外,可能更重要的是推进产学研全面结合。国家发挥在基础研究上的统筹力量,企业要成为创新主体、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落实落地。

为何“十五五”规划中首现“金融强国”?“金融强国”战略层级的提升,不仅体现在今年以来相关部署节奏的加快,同时近日金融委、央行传达全会精神时已有“预告”。

一方面,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已进入相持阶段,美国在经济、科技等传统领域的施压已效果不彰,其真正的相对优势可能更多集中于金融领域,但此优势代价高昂、难以轻用,客观上为我们推进金融自主争取了时间窗口。

另一方面,“金融强国”的建设可以实现“定价权”与“财富效应”的双重突破——既要掌握核心资产的定价自主权,防止定价权旁落;也要让股市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进一步切实增强民众的消费底气。

“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先级提升,企业出海和中国“再全球化”迎来红利。对比“十四五”,“十五五”规划期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级显著提升,且定调也从基础的“实行”转向更进取的“扩大”。要“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开放就要继续“扩大”和“共赢”,在核心产业链保留在境内的基础上,支持企业“走出去”。通过积极推动中国“再全球化”以塑造自身确定性。

本文作者:陶川、邵翔等,本文来源:川阅全球宏观,原文标题:《“十五五”建议稿:哪些新热度?(民生宏观陶川)》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