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首脑会晤——关税下调、张力暂缓

华泰证券易峘、常慧丽等
中美元首会晤后双方暂停多项贸易限制措施一年,芬太尼关税下调有望提振中国年化出口增速约2.2个百分点。短期中美经贸关系趋于稳定,但长期产业链自主化趋势或将加速。

核心观点

1. 继10月25-26日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进行新一轮会谈后,今日(10月30日)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深入讨论中美经贸关系等议题,同意加强经贸等领域合作。本文浅析本轮中美协议的潜在影响、及双边经贸关系走向。

2、本轮协议总体具有建设性。根据商务部的答记者问,本轮中美经贸团队达成的主要成果包括:1)美方取消对中国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即将芬太尼关税从20%下调至10%),对中国加征的24%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2)美方暂停实施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稀土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以及3)美方暂停实施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中方相应暂停反制措施一年。此外,双方还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个案处理等问题达成共识,并将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

3、芬太尼关税下调有望降低双边贸易交易成本、边际提振中国出口,并强化人民币升值逻辑。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24年美国对中国的实际有效关税税率为10.7%。本次芬太尼关税下调后,美国对中国的实际有效关税估计在30%左右(图表1)。如果按照中国对美出口相对关税的弹性系数为-1.5来测算,芬太尼关税下调10个百分点将提振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年化约15个百分点;结合2024年对美出口占比14.7%来估算,将提振中国总出口增速年化约2.2个百分点。然而,考虑今年以来中国出口保持较强韧性,芬太尼关税下调的实际提振效果可能低于测算结果。同时,对美出口关税下调总体提升中国出口竞争力,强化人民币重估逻辑(参见《人民币升值逐渐走出“独立行情”》,2025/10/29)。

4、往前看,我们对短期中美双边经贸关系走向谨慎乐观。本轮双方经贸摩擦快速升级/降级的经验显示,中美实力形成一定制衡,反而有助于提升短期两国经贸关系的稳定性,但双方加大国产自主投入力度或将是长期趋势不变、甚至可能加速。具体而言:

  • 中美经贸摩擦从升级到降级的时间越来越短,且平衡在向对中方有利的方向发展。从10月10日特朗普宣布或将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关税,到10月18日中美双方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再到10月25日至26日的中美吉隆坡会谈、以及10月30日的两国元首会晤,中美经贸关系完成了从摩擦升级到降级的全过程。与前几轮相比,本轮中美经贸摩擦从升级到降级的用时更短,且双方达成的协议更多满足了中方的述求(图表2和3)。

  • 中国出口韧性大幅超预期,对关税的脆弱性明显下降。即使在美国对华关税水平上升至145%的“极限”水平下,今年以来中国出口仍保持了较高正增长。1-9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6.2%,且三季度较二季度同比增速进一步上升了1.7个百分点。周期性因素角度看,关税对中国出口相对竞争力的影响小于预期,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今年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汇率下降约4%,尤其是相对欧元走弱约9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的产品竞争力不降反升,同时AI周期加速也推动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贸易需求,亚洲产业链尤为受益。

    更为重要的是,结构性因素系统性降低了中国出口对美国加征关税的脆弱性。中国产业升级推动高端制造业出口占比提升,今年1-9月汽车/电气设备的贸易顺差同比增长28%/15%;中国与一带一路和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更为紧密,持续加速的对外投资为出口增长提供了结构性支撑,比如今年以来中国对非洲出口增长28.3%,显著强于2021-24年的复合年增速6.4%,品类上份额显著提升的主要集中于推土机、挖掘机、车辆和船舶等资本品。

  • 中美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决定了中美经贸关系“下有底”。随着美国实行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商品的进口需求有望上升,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国,与美国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互补性,中国出口有望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美国进口需求的扩张。同时,在AI等结构性高增长的行业,美国相关产业链面临一定瓶颈,需要依赖亚洲产业链。由此,中美在一般经贸领域很难进行“脱钩”。

主要图表

本文作者:易峘、常慧丽等,本文来源:华泰睿思,原文标题《华泰 | 宏观:中美首脑会晤 - 关税下调、张力暂缓》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