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反基本面”和“远期博弈”

广发证券刘晨明等
广发证券认为,11月的市场涨跌与基本面相关性最弱,甚至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呈现出“反基本面”的特征。历年11月,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很难做为市场涨跌有效参考指标。而在盈利定价缺位的阶段,市场通常在做“远期博弈”,即在年底开始布局低位、低估,且未来有盈利回升预期的板块。

报告摘要

市场的季节特征,可以总结为:4-10月“炒现实”(定价当期基本面),11月-次年3月“炒预期”(提前布局低位、低估且盈利有回升预期的板块)。

其中,每年的4月和11月是两个关键的时间点,4月之后市场的基本面定价权重显著提升,11月之后当期基本面的影响开始弱化,与此同时,市场开始挖掘低位低估的方向,布局来年。11月的市场涨跌与基本面相关性最弱,甚至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呈现出“反基本面”和“远期博弈”的特征。

但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1-3月,基本面对市场表现还是有影响,一方面1月有年报披露的要求,另一方面,部分高景气板块也存在盈利的动量效应。

因此,配置上,不建议风格之间频繁的来回切换,因为A股风格的月度轮动特征很明显,导致“抢跑”情况很严重,想做到高胜率的精准切换,难度很大。当下,可以有两个思路:

一是,初步布局一些以低位、低估且盈利有回升预期的板块,比如端侧应用(消费电子等),待产业趋势更清晰之后,进一步再加大配置。

二是,也可以继续坚持当期高景气的线索,不过度关注年底的风格变化,因为12月之后,基本面的有效性也会提升。

如果坚守高景气的主线,可能需要容忍多大幅度和多长时间的调整?

对于主线趋势方向,我们在《如何看科技调整:主线板块下跌时间、幅度复盘20251019》中有过详细的讨论,主要结论如下:①缓慢走弱/短期快速杀跌并不代表趋势的彻底结束,仅意味着趋势短期陷入横盘;②而产业趋势是决定主线横盘后能否创新高的根本;③横盘时,历史主线平均调整时长为20日,平均调整幅度为18.1%。

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本周开始,港股创新药指数的下跌时间和幅度,已经基本满足上述规律,当前位置可以重点关注。

报告正文

本周观点:11月的“反基本面”和“远期博弈”

市场的季节特征,可以总结为:4-10月“炒现实”(定价当期基本面),11月-次年3月“炒预期”(事件驱动或布局低位、低估且有盈利回升预期的板块)。

其中,每年的4月和11月是两个关键的时间点,4月之后市场的基本面定价权重显著提升,11月之后当期基本面的影响开始弱化,市场开始挖掘低位低估的方向,布局来年。 

(一)11月市场特征:“反基本面”

从过往经验来看,每年11月市场涨跌与基本面相关性最弱,甚至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且不论是以当季业绩(四季度)或上一季业绩(三季度)为基准,都如此。

从过往各年份11月表现来看,当年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很难做为市场涨跌有效参考指标,多数年份呈现负相关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10月份是业绩的强有效月份,市场在对基本面较充分的定价之后,有阶段兑现或修正的需求。

事实上,每年财报季的下一个月,市场的涨跌表现与盈利的相关度都较低,比如5月(一季报披露结束)、9月(中报披露结束)

(二)11月市场特征:“远期博弈”

那么11月市场在定价什么?

有一个现象,盈利定价缺位的阶段,市场通常在做“远期博弈”。比如,近10年,多数年份,月初低PB、PB分位数、股价分位数的个股,通常表现相对较好。

这反应了,市场在年底开始布局低位、低估,且未来有盈利回升预期的板块。

此外,11月开始,进入低估值有效性加强的阶段;低估值特征,通常持续到次年3月;期间除了2月(或春节后至两会前),均有一定低估值效应。

因此,整体来看,每年11月的风格偏向比较明显:小盘、成长占优,价值、稳定落后,市场呈现炒小、炒题材的特征。

但11月的市场也并非简单防御,而是呈现比较明显的题材板块特征。比如2024年11月产业消息面催化的AI应用、机器人行情;2022年11月地产融资优化带来的地产链行情;2020年11月宏观数据持续改善驱动低估的周期板块走强;2019年5G建设、苹果无线耳机、新能源汽车规划也带动相关概念板块有不错的表现。

(三)怎么应对市场的季节特征?

市场的季节特征,可以总结为:4-10月“炒现实”(定价当期基本面),11月-次年3月“炒预期”(提前布局低位、低估且盈利有回升预期的板块)。

其中,每年的4月和11月是两个关键的时间点,4月之后市场的基本面定价权重显著提升,11月之后当期基本面的影响开始弱化,市场开始挖掘低位低估的方向,布局来年。

但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1-3月,基本面对市场表现还是有影响,一方面1月有年报披露的要求,另一方面,部分高景气板块也存在盈利的动量效应。

因此,配置上,不建议风格之间频繁的来回切换,因为A股风格的月度轮动特征很明显,导致“抢跑”情况很严重,想做到高胜率的精准切换,难度很大。当下,可以有两个思路:

一是,初步布局一些以低位、低估且盈利有回升预期的板块,比如端侧应用(消费电子等),待产业趋势更清晰之后,进一步再加大配置;

二是,也可以继续坚持当期高景气的线索,不过度关注年底的风格变化,因为12月之后,基本面的有效性也会提升。

(四)如果坚守高景气的主线,可能需要容忍多大幅度和多长时间的调整?

对于主线趋势方向,我们有过详细的讨论,主要结论如下:①缓慢走弱/短期快速杀跌并不代表趋势的彻底结束,仅意味着趋势短期陷入横盘;②而产业趋势是决定主线横盘后能否创新高的根本;③横盘时,历史主线平均调整时长为20日,平均调整幅度为18.1%。

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本周开始,港股创新药指数的下跌时间和幅度,已经基本满足上述规律,当前位置可以重点关注。


本文作者:刘晨明/郑恺/李如娟,来源: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原文标题:《【广发策略】11月的“反基本面”和“远期博弈”》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