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电脑Q1财季营收大幅下滑15%,毛利率暴跌至9%,盘后股价重挫10% | 财报见闻

超微电脑第一财季营收50亿美元,不仅同比下降15%,环比也下滑14%。毛利率暴跌至9.3%,去年同期为13.1%,环比也从9.5%继续下滑。净利润1.68亿美元,同比暴跌60%,非GAAP每股收益0.35美元,去年同期0.73美元。

超微电脑令人失望的财报引发人们对其能否从AI浪潮中获利的担忧。

11月4日,美股盘后超微电脑发布令人失望的第一财季报告,营收50亿美元不仅同比下降15%,环比也下滑14%,这对一家处于AI服务器风口上的公司来说颇为反常。具体表现来看:

财务表现:

  • Q1财年2026营收50亿美元,低于预期的60亿美元。同时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14%;

  • 毛利率暴跌至9.3%,去年同期为13.1%,环比也从9.5%继续下滑;

  • 净利润1.68亿美元,同比暴跌60%,非GAAP每股收益0.35美元,低于预期的0.40美元;

  • 经营现金流为负9.18亿美元,现金储备42亿美元,负债48亿美元。

核心业务进展:

  • 获得超过130亿美元的Blackwell Ultra订单,在手订单快速扩张;

  • 通过数据中心建筑模块解决方案(DCBBS)为领先的AI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公司提供整体部署解决方案。

  • 推进直接液冷(DLC)和AI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业绩指引:

  • 维持2026财年至少36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
  • 2026财年Q2财季预计营收100-110亿美元,环比翻倍增长;

  • Q2预计GAAP下每股收益0.37-0.45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0.46-0.54美元。

受此消息影响,该股在盘后交易中一度下跌超10%,该股今年迄今已累计上涨56%。

(超微电脑绩后一度跌超10%)

Q1业绩全面崩塌

分析认为超微本季度的财务表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难言理想。

公司第一季度营收为50亿美元,不仅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58亿-60亿美元,也较去年同期的59亿美元下滑了15%。公司将此归因于部分“设计方案升级”导致收入确认推迟到第二季度。

比营收下滑更令人担忧的是利润率的恶化。

本季度GAAP毛利率仅为9.3%,而去年同期为13.1%。尽管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大型客户和更大规模的销售机会,但这似乎也带来了更低的利润率,分析认为这是投资者必须警惕的风险信号。

营收和利润率的双重打击直接导致净利润锐减。

本季度GAAP净利润仅为1.68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24亿美元几乎腰斩。更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为净流出9.18亿美元。

巨额订单与业绩指引

超微电脑预计Q2收入将达到100-110亿美元,这个数字比分析师预期的78.3亿美元高出近30%,环比增长将超过100%。如果这一指引能够兑现,意味着公司业务将在一个季度内实现翻倍增长。

公司CEO梁见后的表示:

订单储备快速扩张,包括超过130亿美元的Blackwell Ultra订单,我们预计2026财年收入至少达到360亿美元。

这个全年指引相当于从Q1的50亿美元起步,后续三个季度平均每季度需要实现超过100亿美元的收入。

尽管Q2收入指引强劲,但每股收益指引(0.46-0.54美元)仍低于市场预期的0.62美元。这暗示即便收入大幅增长,毛利率可能仍将在10%左右的低位徘徊。

公司将其归因于向大客户销售带来的成本上升和利润率压力,但分析师表示这种商业模式的长期可持续性值得质疑。

DCBBS战略:画饼还是真材实料?

公司CEO梁见后在财报中强调,公司正通过数据中心构建组件解决方案(DCBBS)为领先的AI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公司,提供简化部署、加速上市时间并降低总拥有成本的整体解决方案。

但有分析表示这个战略转型听起来宏大,实质上反映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尴尬位置。

超微电脑公司本质上仍是一个高度依赖英伟达GPU的系统集成商。当AI服务器需求爆发时,公司可以享受订单红利。

但当市场趋于理性或竞争加剧时,其作为"中间商"的议价能力和利润空间都会受到双面挤压。上游是英伟达等芯片厂商,下游是越来越精明的大型云服务商和AI公司。

相比之下,戴尔等竞争对手在企业市场有更强的品牌和渠道优势,而英伟达自己也在通过DGX系统和参考设计加强对终端客户的直接影响力。

超微电脑的"液冷技术"和"模块化设计"优势能否转化为持续的竞争壁垒,还需要更多证据。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