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开幕,这成为观察大健康赛道公司的产业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从进博会的现场签约到产品展示,从药物研发的源头革新到终端健康服务的普惠落地,AI正以“全链条渗透、多场景融合” 的姿态,重构健康产业生态。
据信风了解到,现场类器官企业耀速科技与美迪西达成药物研发的合作,京东健康的智能体矩阵让健康服务更可及,盈康一生的未来医院方案让诊疗更精准,华熙生物的“AI+ECM”研究让抗衰更科学。
这些实践共同证明,AI 不再是健康产业的 “辅助工具”,而是推动产业升级的 “核心引擎”。
进博会作为全球科技的“连接器”,正加速让这些AI创新成果从展品变为商品,从单点突破走向生态协同。
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落地,未来的健康生态将更加高效、精准、普惠,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健康红利。
这场由AI重构健康生态的革命,才刚刚拉开序幕。
破解创新效率痛点
AI 正从源头重塑健康产业的创新范式,无论是药物研发的降本增效,还是抗衰领域的科学突破,都离不开技术与 AI 的深度融合。
11月6日,“AI +类器官芯片”公司耀速科技在进博会现场达成了与CRO企业美迪西的战略合作,成为研发端革新的典型案例。
此次合作将整合耀速科技在器官芯片领域的前沿技术,与美迪西符合国际标准的规模化研发服务体系,共同构建更具预测性和效率的新一代药物研发平台。
其中,耀速科技与美迪西将围绕共建类器官芯片研发与服务平台、类器官芯片-DMPK 药代动力学预测联合技术、药理药效-类器官芯片AI联合解决方案三大方向进行合作。
据信风从耀速科技处了解到,其此后还将落地与诊断类企业、生物芯片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推动器官芯片技术的应用。
“AI +类器官芯片”公司与CRO企业的合作精准破解了传统药物研发的效率痛点,有望为研发端带来更多革新。
这亦符合当前政策的风向。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炼了41个关于技术创新发展的典型场景,为医药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参考。
其中便提到“动物模型数据挖掘与虚拟动物实验”,即针对动物替代需求高、与人体结果一致性有偏差等问题,可以运用数据挖掘、模拟技术,建立动物造模计算机仿真模型。
在抗衰前沿领域,华熙生物则通过“300 亿级分子数据库 + AI研发平台”,推动 ECM(细胞外基质)研究落地。
作为全球少数对ECM关键物质进行系统布局的企业系统布局的公司,华熙生物依托AI技术实现从分子到系统的研究,推动抗衰思路从单一物质到系统结构的进步。
随着2025年ECM变化被《Cell》列为第13大衰老标志物,华熙生物的AI驱动研发体系有望为抗衰类产品带来更多可能性。
据信风从华熙生物处了解到,其已筹划在欧洲建设区域中心,实现“近岸制造”以快速响应全球市场需求。
未来,随着这类创新合作的持续深化与落地,AI有望进一步打破研发边界、提升创新转化效率,为健康产业带来更多颠覆性突破,推动行业创新加速转型,为全球健康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AI+全场景覆盖
如果说研发端是AI的深度创新,服务端则是AI的广度落地,从线上普惠服务到院内精准诊疗,AI正让健康服务更可及、更高效。
京东健康在进博会上展现的智能服务矩阵颇具代表性。
据了解,京东健康依托“京医千询”大模型,打造了包括 AI 医生、AI 药师、AI营养师在内的10多类专业服务智能体,更纳入超1000 名三甲医院专家医生智能体,提供7×24小时在线导诊、问诊、报告解读等服务。
据京东健康人士向信风进一步介绍,“京医千询”大模型能够严格模拟医生临床诊疗思维路径,深度融合医学知识体系与真实诊疗逻辑,在推理过程中主动引入并对齐外部循证医学证据,确保推理符合医学共识,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判断复杂病症。
京东健康在进博会上展现的智能服务矩阵,是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医疗健康服务全链条的一个缩影,有望推动医疗服务向更智能、普惠的方向演进。
在院内场景,盈康一生的“AI + 医疗”方案则重构诊疗全流程。
盈康一生聚焦“AI +医疗服务”、“AI +肿瘤诊疗”、“AI +智慧用药”等核心场景,推出智能问诊、数字乳腺机、肿瘤配液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以“AI +肿瘤诊疗”场景为例,盈康一生基于AI的肿瘤全周期管理体系整合早筛、诊断、治疗至康复各环节数据,为患者提供涵盖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在内的个性化综合服务方案,推动肿瘤诊疗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
随着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AI有望持续发挥强大的赋能作用,推动医疗服务在可及性、精准性与安全性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