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证券认为,房价合理估值中枢正处于重构阶段,投资者需摒弃单一指标判断,转向"增长预期+供需格局+利率环境+金融风险"的多维度分析框架。
对市场参与者而言,关键信号包括:核心城市租金回报率能否接近房贷利率、居民收入信心指数能否回升至50以上、以及商业银行净息差能否止跌。
传统估值指标的结构性失效
方正证券王嵩团队表示,房价收入比和租金回报率是市场常用指标,但在当前周期下解释力不足。
从跨国数据看,Numbeo统计显示北京、上海房价收入比分别为37.6、35.2,远超纽约的12和柏林的10.3,但这一差异部分源于中国采用"建筑面积"统计(含公摊)而非套内面积,加之收入统计口径差异,使得跨国对比有效性大打折扣。

租金回报率虽能反映收益属性,却未纳入持有成本。
但该指标在当前低预期环境下重要性提升——香港今年5月以来,按揭利率降至3.5%以下、租金回报率维持3.6%左右,房价随即企稳。这印证了利率定价逻辑。当前北京、上海、深圳租金回报率在1.6%-2.0%区间,已超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但距首套房贷利率仍有距离。

更关键的是,过往估值依赖的三大增长预期——城镇化与人口增长、货币投放效率、居民收入预期——在2021年后均发生结构性变化。城镇化率增长放缓至66.16%,总人口负增长削弱需求支撑;M2虽增至335.38万亿元,但与房价联动性下降;央行储户调查显示收入信心指数转弱,居民购房意愿下降。这意味着估值中枢需基于"低增长预期"重新定价。
修复路径需三重条件共振
方正证券认为,当前房价估值中枢受供需、利率、金融风险三重约束。
供需端形成下行螺旋:2025年1-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5.5%,待售面积同比增3.6%,70城新房价格同比降2.7%。利率环境方面,上海租金回报率已超1年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但距房贷利率仍有差距。金融风险层面,银行净息差降至1.42%,抵押物价值下跌约束估值下限。
分析师认为,房价估值中枢修复需满足三大条件:
居民收入与就业预期改善是根本前提,央行储户调查中的"未来收入信心指数"持续回升至50以上或成先行信号;
利率政策需精准传导,推动房贷利率与整体贷款利率利差扩大,使租金回报率接近首套房贷利率。
宏观政策需联动发力,参考日本2012年后"货币宽松+财政发力"组合,国内或需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城镇化发展等方式提供支撑。

分析师建议投资者重点观测三类指标:需求端的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量连续3个月同比回升、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转正;利率端的房贷与整体贷款利率利差扩大、核心城市租金回报率接近首套房贷款利率;金融端的商业银行净息差止跌回升、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增速放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