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全力转向C端,千问APP成生态新入口

研讯社
这一新动作意味着阿里大模型的侧重点已经从侧重B端(通过云服务)和开发者(通过开源),正式向C端大众市场倾斜,通义千问将不再仅仅是嵌入钉钉、淘宝等应用的功能,而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完整的超级APP,这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也更能形成品牌认知。

事件:今天午后,据媒体报道,阿里巴巴已秘密启动“千问”项目,基于Qwen最强模型打造一款同名个人AI助手——千问APP,全面对标ChatGPT,加入全球AI应用的顶级竞赛。阿里核心管理层将其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希望借助Qwen的开源技术优势赢得竞争。

通义千问是国内阿里巴巴旗下的AI大模型,也是目前国内大模型第一梯队。

2022年9月,阿里云在杭州云栖大会上正式发布了“通义”大模型系列,这被视为阿里在预训练大模型领域的首次集中亮相。

“通义”意为“通晓义理”,其初衷是打造一个能理解、生成、推理和决策的通用AI平台。初期的通义大模型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多模态能力,涵盖了NLP(自然语言处理)、CV(计算机视觉)、多模态等多个方向。此时,阿里更多地是将其能力通过阿里云平台向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尚未推出面向大众的消费级产品。

2023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正式宣布,发布旗下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并启动定向邀测。

初版的通义千问展示了在文本生成、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计算、代码编程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尽管仍处于内测,但“通义千问”的发布,首次让普通用户感受到了阿里在生成式AI领域的直接实力,也让阿里直接跻身国产大模型第一梯队。

2023年5月开始,阿里云接连开源了通义千问的多个版本,包括70亿、140亿参数的Qwen模型,甚至后来还开源了720亿参数的千问2.0版本。通过开源,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在Qwen基础上进行微调和应用开发,形成了围绕“千问”的技术生态,这类似于Android通过开源构建的生态系统。

而从最新的事件来看,阿里似乎已经在今年、甚至早在2024年就已经启动“千问”项目,打造千问APP,全面对标ChatGPT,这一新动作意味着阿里大模型的侧重点已经从侧重B端(通过云服务)和开发者(通过开源),正式向C端大众市场倾斜,通义千问将不再仅仅是嵌入钉钉、淘宝等应用的功能,而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完整的超级APP,这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也更能形成品牌认知。

简单来说,这次的新事件就是阿里大模型转向的拐点,面向C端,打造个人AI助手,全面对标ChatGPT。

阿里此次转型对行业的影响:

其一,阿里系算力、应用直接受益,千问全面发力C端,以阿里的实力,千问APP一两年内就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高频的超级入口,为阿里整个生态(电商、本地生活、文娱等)导流。正如张勇所言,千问将深度赋能所有阿里业务,一个在C端经过海量用户锤炼的千问模型,其反哺到淘宝的商品推荐、高德的地图导航、钉钉的办公协同中时,将产生更强大的协同效应。

在互联网领域,AI时代很有可能诞生新的C端巨无霸,就像5G时代诞生字节一样。

其二,推动国产大模型新一轮升级浪潮,加速C端的优胜劣汰。千问的出现将迫使所有参与者必须持续提升模型能力、优化用户体验、创新商业模式,否则将被迅速淘汰。

在算力-模型-应用这个AI链条中,大模型的新一轮升级浪潮将全面带动国内AI的新一轮革新。

本文作者:研讯社,来源:研讯社,原文标题:《阿里,全面转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