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可能是机器人全面爆发的时期。但意外的是,人们最期待的“人形机器人革命”并不会发生;反而是无人驾驶、无人机正在加速逼近大规模落地,真正的科技冲击波才刚开始形成。
据追风交易台,摩根士丹利机器人团队本周发布2026年十大预测报告,对投资者而言最关键的洞察包括:人形机器人仍处于营销、融资工具的阶段而非实用阶段,但自动驾驶和无人机领域将迎来突破性进展。特斯拉有望在德克萨斯州等地实现完全无人驾驶,Waymo城市覆盖数量将增长5-10倍。科技巨头Mag 7将加速进入实体机器人领域,可能诞生首个万亿美元私人独角兽企业。脑机接口技术将在特定任务上超越人类能力。
人形机器人:希望与炒作并存,短期更像融资工具
大摩认为,尽管具身智能未来潜力巨大,但2026年的人形机器人更偏“营销与募资噱头”,而非真正投入大规模生产力。
由于手部灵巧性不足、环境复杂、任务多样等难题,“人形机器人仍处在训练数据与应用模式探索阶段”。大摩分析师 Adam Jonas 表示,“我们期待拿到首台1X NEO,但短期它们做不了多少真正的活。”
自动驾驶全面“落地”:特斯拉、Waymo领跑
大摩预测,2026 年将成为自动驾驶跨越科幻与现实的关键一年:
特斯拉将在德克萨斯州和至少一个其他州实现完全无人驾驶,Waymo的城市覆盖数量将增长5-10倍。
这一突破将使Robotaxi从科幻概念转变为消费者、投资者、城市规划者和交通管理部门的现实选择。
自动驾驶监管加速跟进
大摩预测,自动驾驶的快速扩张,将倒逼美国联邦政府的自动驾驶法规加速落地,相关政策窗口期或在2026年出现。
低空机器人起飞
受AI自主飞行能力提升和美国商用无人机缺口刺激,低空机器人(LAR)市场将迎来加速度式增长。从物流、巡检到安防,低空经济将成为2026年规模化商业化最快的赛道之一。
传统车企全面“机器人化”
继比亚迪、小米、小鹏启动机器人项目之后,大摩预测,2026年起将看到更多传统车企入局机器人产业,包括:
-
自主研发人形机器人
-
推出面向工厂和家庭的智能机器平台
汽车企业正在从“制造车”向“制造机器人”转型。
中美科技竞争与合作关系并存,机器人供应链“互补化”
大摩预计,中美在机器人领域将形成一种新的“竞争性合作”格局:
中国在先进制造、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美国机器人的核心伙伴。美国企业可能与中国机器人与制造商签署许可与合资协议。
报告特别提到,“苹果正在推进的机器人项目值得关注。”
万亿美元独角兽的可能性
大摩机器人团队正在跟踪一批具备颠覆性技术的私人公司,并认为机器人领域的第一个万亿级独角兽可能在未来几年出现,主要集中在具身智能与高性能算力结合的领域。
科技巨头“降维攻击”:Mag 7与OpenAI抢滩实体世界
大摩称,未来一年在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等 Mag 7 公司财报电话会上,将频繁出现“robot”“humanoid”“embodied”等字眼。
巨头们正在加速布局,包括收集真实世界物理数据、扩大 AGI 在机器人应用上的优势、与传统工业企业开展合作。
特斯拉与xAI融合加深
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在X平台上发表了一个有趣评论:"我的公司正在趋向收敛。"在大摩看来,这是特斯拉与xAI深度绑定的信号:
-
特斯拉机器人工厂将成为下一代机器人体系的“母体”;
-
xAI的算力与“真相追求型 AI”对机器人系统价值将持续放大。
脑机接口迈向“超人能力”,游戏或成首个突破口
大摩预计,脑机接口(BCI)将在超人能力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Neuralink 等多家 BCI 公司将在 2026 年取得重大临床突破,部分患者的脑-决策信息传输速度或首次超过健康人类。视频游戏可能是第一个应用场景。大摩认为,首个大规模落地场景可能出现在电子游戏领域。
该报告还披露了摩根士丹利对特斯拉的目标价为410美元,较当前股价差距不大。主要由五个组成部分构成:核心汽车业务75美元/股、网络服务157美元/股、出行服务90美元/股、能源业务70美元/股,以及作为第三方供应商17美元/股。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