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在中国“十五五”规划即将展开的重要节点,经济正面临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换。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2025年野村中国投资年会上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从出口驱动向内需平衡过渡的关键期。他认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不应是“喜新厌旧”的产业替代,而是新旧动能的协同共进;真正的内需“药方”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性改革。
陆挺强调,尽管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强韧的一面,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实力,可能被市场低估了。
他解释说,这期间的鲜明特征就是中国在价值链上的显著攀升。这股新动能已经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我们看到了很多产业表现是超预期的,”陆挺表示。从年初DeepSeek所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展现了在前沿研究上仅次于美国的水平;到汽车工业,中国已稳居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销售和出口国,今年出口量有望接近800万辆,遥遥领先。
这股浪潮并不仅限于此。中国造船业去年拿下了全球75%的订单;而在机器人领域,全球每两台机器人中就有一台多来自中国,国产率已超50%;甚至在创新药行业,经过多年累积也进入了“收获期”。陆挺认为,未来五年,中国无疑将延续独立自主创新和实体经济研发的产业政策。
尽管新兴产业势头强劲,但陆挺特别提醒,不能陷入“只要搞新经济,不用管老经济”的误区,他认为这种想法“到最后是不现实的”。
他首先从根本上指出:“经济没有新老之分,衣食住行永远是经济中极为重要的核心”。从增量角度看,中国当前的城市化率约为68%,距离发达国家水平“还有20多个百分点”,这意味围绕“住”和“行”的真实需求依然存在。
因此,高质量发展也包括“老经济”的提质升级。陆挺认为,“建好房子也是高质量发展,把好房子建在合适的地方,而且要让大家能够买得起,还要有信心买”。
陆挺指出,房地产在存量财富中的占比极为关键。在很多中国家庭的财富中,“房子的财富还占据了50%以上,远远高于股市(不到10%)”。两者之间“大概是8:1的关系”。这意味着房地产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绝大多数家庭的财富安全感。
随着房地产、出口告别高增长时代,消费被寄予厚望,成为“十五五”规划中的关键变量。政府实际上已经推出了“非常真心诚意”的消费政策,例如去年1500亿、今年3000亿的“以旧换新”国补。
陆挺认为,未来激活消费潜力的最关键政策,不在于短期的发钱或补贴,而在于下定决心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为占人口多数的群体提供一个稳定、可信、体面的未来预期,才能真正释放他们当下的消费能力,让“消费”真正接力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更健康平衡的一面。
此外,资本市场也将在国家经济中占据更重要的作用。
陆挺为中国提升资产分量指出了三个明确的方向:第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让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而不仅是贸易和制造业中心。第二,培育真正的全球化企业,中国企业“出海”已见成效,但距离美、日企业那种全球业务布局还有距离。第三,在持续追赶科研实力的同时,也必须做好对投资者的保护,呵护产业的健康发展。
陆挺认为,要提升中国资产的金融分量,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保持耐心,并朝着人民币国际化、培育全球企业和呵护投资者等正确方向长期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