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德方牵头人、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17日在北京共同主持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对话中,何立峰表示,中方愿同德方一道,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开启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新篇章,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作出新贡献。克林拜尔表示,德方愿与中方密切财金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对话期间,双方达成一系列互利共赢的成果和共识。此后,何立峰和克林拜尔共同出席了第二届中德金融界圆桌会。“中德同意加强经贸联系,结束贸易紧张局势。”路透社17日在其报道中提到,中德两国分别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
据了解,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是中德之间三大高级别对话与合作机制之一,双方商定对话原则上每两年举行一次,在两国轮流举行。
德国电视二台17日报道称,会谈伊始,中方呼吁加强对话,并鼓励德国企业“来华投资”,强调希望与各方共同营造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关于与欧盟的贸易争端,中方表示希望德国能够利用其影响力促进双方关系缓和。据报道,欧盟方面曾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作为回应,中国对部分欧盟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德国《世界报》17日称,对于德国来说,中国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克林拜尔与中国副总理会谈长达6个小时,这非同小可。据德国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开启访华行程前,克林拜尔事先已与总理默茨和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就关键问题进行了沟通,“我们在德国政府内部以及欧盟内部都保持着密切沟通”。
据报道,克林拜尔在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前对媒体表示:“德国与中国携手,能够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挑战找到解决方案。”他指出,德国在专业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投资助力了中国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而中国供应商在德国工业价值链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去几十年来德中密切的贸易关系,意味着我们肩负着共同责任”。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简军波1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德国财政部长访华是中欧高层官方机制化交流的重要一步,对于通过制度化渠道促进双边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此次对话发生在中德关系近期出现一些口水战和摩擦、舆论氛围不佳的背景下,因而适当改善和恢复官方交流、推动双边关系发展能起到利好作用。简军波认为,此次会谈的必要性主要基于两方面:首先,双边关系因德方“不当操作”而陷入某种程度的僵局,缺乏向前推进的势头,尤其是德国默茨政府上台后,这一僵局未能有效缓解,亟须改善对华关系;其次,德国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较多挑战与困难,经济因素成为推动对话的重要动因。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斯特凡·伯恩哈特1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升级,欧盟及其成员国与中国保持常态化对话既有重要意义,也十分必要,而此次财金对话聚焦金融领域。过去一年左右,中国欧盟商会相关会员企业在该领域已取得若干积极进展,但仍有一些长期问题需要解决。他还表示,除金融领域的特定问题外,近期一些对欧洲企业带来广泛影响的挑战也被纳入讨论范畴,包括稀土与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性等问题。
简军波表示,总体来看,克林拜尔此访有助于促进中德官方机制化交流,增强政治互信,为双边经贸合作奠定基础,并可能拓展潜在市场联系。他说:“从中欧关系角度看,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德国对华交流若能趋于稳定,将有助于中欧关系整体向正常化方向发展,并产生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