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黄仁勋对谈:AI会让你更忙,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

AI不会让你失业,反而让你更忙。生产力提升后,大多数公司不是更轻松了,而是任务积压更多了。想做的事太多,反而更忙。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或产品,比手机或其他任何东西都大,因为每个人都会想要一台,甚至多台。我们看到的不是泡沫,而是一场从通用计算到加速计算的根本性转变。

当地时间11月20日,在美沙投资论坛主会场上,马斯克和黄仁勋罕见同台,就AI、太空算力等热点展开对谈。会上双方宣布一项重大AI基础设施投资:马斯克的 xAI 将与英伟达、沙特国家级 AI 公司 Humane合作,在沙漠中建设一座500兆瓦级AI数据中心。

双方对谈要点整理如下:

关于创新:我的事业核心并非颠覆,而是创造。例如SpaceX 的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以前根本不存在。

关于人形机器人:目前还没有真正实用的产品,而特斯拉将制造出第一个。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或产品,比手机或其他任何东西都大,因为每个人都会想要一台,甚至多台。

关于AI工厂:计算模式已经从 “检索式” 转变为 “生成式”,而既然是生成式且每次结果不同,就需要全球各地的人工智能工厂实时生成内容。

关于贫富差距: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实际上会消除贫困。这是让每个人都变得富裕的唯一方法。

关于工作:AI不会让你失业,反而让你更忙。生产力提升后,大多数公司不是更轻松了,而是任务积压(backlog)更多了。想做的事太多,反而更忙。

未来工作将会是可选项。它会像一种爱好,如果你想工作,你就可以工作。

关于金钱:如果你走得足够远,假设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持续改进,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金钱将不再重要。

关于太空:太空中的人工智能是不可避免的。在不超过五年的时间里,进行AI计算的最低成本方式将是使用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

关于AI泡沫:我们看到的不是泡沫,而是一场从通用计算到加速计算的根本性转变。推荐系统是当今互联网的引擎,而生成式AI则是在此之上的第三个巨大机遇。

以下为对谈全文: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或产品

主持人:

非常感谢阁下。今早也很高兴见到您。两位杰出的愿景家们,让我们掌声欢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SpaceX 创始人、X AI 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以及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登台。

请就座。想必我们应该为这两位历史上最伟大的领导者之一献上更热烈的掌声。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涉及的市值规模已经达到 7 到 8 万亿美元(我都数不清了),但此刻我们齐聚于此,是为了庆祝一个历史性时刻 —— 也就是昨晚晚宴上的场景。

感谢各位在尊敬的总统阁下和王储穆罕默德殿下的支持下莅临现场,昨晚我们有幸亲耳聆听了一个重要消息:这是沙特阿拉伯王国与美国之间最伟大的联盟。过去,你们助力我们构建了以能源为基础的经济,为工业时代注入动力;而如今,我们正快步迈入智能时代,将为人工智能工厂、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飞行器等领域提供支撑。说到这里,马斯克,不介意的话我们先从你开始,黄仁勋也可以随时补充发言。

你对某件事有着极大的痴迷。我们都钦佩 “一阶思维”—— 黄仁勋有时称之为 “一阶规模化”—— 正是这种思维让你将电池成本从每千瓦时 1000 美元降至 100 美元以下。如今,你又在机器人领域用伺服转子和电机对执行器做着同样的成本优化。所以我想听听,你是如何始终能用这种思维颠覆每个行业的?

马斯克:

其实这多半不是 “颠覆”,而是 “创造”。比如 SpaceX 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在这之前根本没有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但要彻底改变太空旅行,核心就在于可重复使用性。

如果每次发射都要丢弃火箭,太空探索的成本会高得离谱。再说说电动汽车,我们刚开始造电动车的时候,市面上根本没有能买到的电动车(据我所知)。所以特斯拉的目标,是打造既具吸引力又价格亲民的电动车。

至于人形机器人,目前还没有真正实用的产品,只有一些噱头而已。但我认为特斯拉会造出第一款真正有用的人形机器人,这将是一场巨大的革命。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想要一台 —— 毕竟谁不想要自己的私人 C-3PO 或 R2-D2 呢?(没错,我还记得《星球大战》里的这两个角色)。未来工业领域也会有大量机器人提供产品和服务。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或产品,比手机或其他任何东西都大,因为每个人都会想要一台,甚至多台。

而且工业领域的需求也会非常庞大。

黄仁勋:

我只想要一个 “装着 C-3PO 外壳的 R2-D2”。

马斯克:

说得好!其实人形机器人会比 R2-D2 和 C-3PO 加起来还要厉害,甚至强 10 倍。

人们经常谈论消除贫困之类的话题。这个话题已经谈了多久了?有很多讨论,也有很多非政府组织在尝试,但实际上并没有成功,证据不言而喻。

但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将真正消除贫困 —— 而且特斯拉不会是唯一一家生产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我认为特斯拉会开创这个领域,但之后会有更多企业加入。要让每个人都变得富有,本质上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

我们为什么需要AI工厂

主持人:

聊机器人就不能不提人工智能工厂。

昨天对两个国家来说都是历史性的一天,我们庆祝了美沙人工智能战略伙伴关系的签署,由总统阁下和王储殿下见证 —— 我们承诺投入资本、能源和土地,为美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注入动力,建设推理节点和训练节点,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应用最广泛的国家。黄仁勋,谈谈人工智能工厂的下一步发展是什么?

黄仁勋:

沙特阿拉伯正在将炼油厂转型为人工智能工厂,这个故事非常美好。我一直说人工智能是一种基础设施,原因很简单:从技术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正在颠覆每个行业,数字智能的应用遍及各个领域,未来每个公司、每个行业、每个国家都会用到它。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基础性的,因此也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创新之处在于:过去的计算主要是 “检索式计算”—— 有人输入一段文字、创作一幅画,或者设计四个版本的数字广告,这些都是预先制作好的,系统只需为你检索出合适的版本即可。

Hadoop 以及过去的许多框架和操作系统,都是为了帮你检索相关信息而设计的。但如今,软件将实时生成 —— 基于上下文、场景、用户身份、你提出的问题和提示,每次都会为你生成独一无二的内容。

比如使用 Groq 时,每次的结果都不同,这取决于你的提示和具体场景。所以计算模式已经从 “检索式” 转变为 “生成式”,而既然是生成式且每次结果不同,就需要全球各地的人工智能工厂实时生成内容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人工智能工厂。

这种计算方式是前所未有的,但好处是所有内容都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贴合上下文、具有智能性的。

工作将变成 “可选择的”

主持人:

所以有了人工智能工厂和机器人技术,昨晚王储殿下也提到了他的愿景:通过部署大约数千万台机器人来增强劳动力,注入下一波生产力和进步浪潮。但这也让很多人担心未来的就业问题。马斯克和黄仁勋,你们怎么看?

马斯克:

当然,从长远来看(我不知道长远是 10 年还是 20 年,对我来说这就是长远了),我的预测是:工作将变成 “可选择的”。

主持人:

这很有意思。

马斯克:

是的,就像运动或电子游戏一样。如果你想工作,就去做 —— 就像你可以去商店买蔬菜,也可以在自家后院种蔬菜。

在后院种菜显然更麻烦,但有些人还是会做,因为他们喜欢种菜。未来的工作就是这样,是可选择的。而在达到那个状态之前,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马斯克:

我总是建议大家读一读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小说,感受一下一个可能实现的积极人工智能未来。

有趣的是,在那些书里,货币已经不存在了。我猜如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持续进步(这看起来很可能),未来某个时刻货币会变得无关紧要。当然,电力、物质等基础物理资源仍然会是约束,但我认为货币最终会失去意义。

主持人:

黄仁勋,你有什么看法?

AI 会让你更忙

黄仁勋:

既然聊到了货币……

我想说可以从不同的时间维度来看。

首先,每个人的工作方式都会改变 —— 这一点是肯定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人们的工作方式都会不同,因为很多我们现在觉得琐碎、费力或困难的事情,未来都会变得很简单,所以我们的生产力会大幅提升。

我想说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或公司来说,如果生活变得更高效,原本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那么你会有更多时间去追求更多想法。

我猜马斯克会因为人工智能变得更忙,我也会。原因是我们都有很多想法,公司里还有很多积压的项目想要推进。

如果生产力提高了,我们就能更快地实现这些目标。所以短期内,所有证据都表明,我们会变得更高效,但同时也会更忙,因为我们有太多想做的事情。

黄仁勋: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之前刚跟马斯克聊过,放射科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人工智能驱动。

有很多优秀的公司在做这件事,而令人惊讶的是,之前预测 “放射科医生会是第一批失业的人”,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 现在放射科医生的招聘人数反而增加了。

原因很简单:放射科医生的核心目标不是 “研究影像”,而是 “诊断疾病”。现在影像分析变得非常高效,他们可以分析更多影像、更多模态,花更多时间与患者沟通,因此也能接收更多患者。

如今全球的放射科诊疗量都在增加,疾病诊断也更准确了。这就是人工智能在生产力方面的短期成果。至于长期会怎样 —— 比如货币变得无关紧要的时候,记得提前告诉我。

马斯克:

你会提前察觉到的,就像……

黄仁勋:

就像我们平时经常发消息一样,到时候发个短信就行。没错,我们经常发短信沟通。

主持人:

我完全同意你们两位的观点。因为纵观每一次技术浪潮,每一项通用技术最终都为全球和人类带来了净正面效益。我也想分享两个故事。

黄仁勋:

我认为这正是原因所在 —— 像马斯克这样的创新者有太多伟大的想法……

主持人:

你也一样。是的。

黄仁勋:

谢谢。

将在沙漠中建设500兆瓦级AI数据中心

主持人:

我想分享两位沙特创新者的故事,他们的成就离不开英伟达的大力支持。

第一位是奥亚吉教授,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沙特裔美国人,凭借创造新化学领域的成就获奖。他利用英伟达的人工智能加速器和 Rock 等模型,在金属有机框架(MOFs)领域开创了新化学 —— 通过带正电的金属离子与有机连接体结合,制造出孔径仅 0.33 纳米的 “海绵”,能够从空气中捕获水和二氧化碳。

第二个故事同样涉及英伟达加速的人工智能和 Rock 等模型:纳米机器人(尺寸为 500 纳米 ×1000 纳米)借助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治疗镰状细胞贫血。

这两个项目都起源于 20 年前的研究,但人工智能加速了成果转化,让我们进入了新的价值领域。我认为,在劳动力和生产力方面,人类总能随着技术浪潮转向新的价值领域。但今天我们还有一些重大消息要宣布,马斯克,先从你和 X AI 的合作开始吧。

马斯克:

我们很兴奋地宣布,我们将与沙特阿拉伯合作建设一个 500 兆瓦(没错,是 500 兆瓦)的项目…… 等等,要是 500 吉瓦的话,那就要花费 8 万亿美元了。

所以,X AI 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将合作建设一个……

主持人:

500 兆瓦的项目,第一阶段先启动 50 兆瓦,并且将与英伟达合作。恭喜 Humane 团队和 Target 团队,做得非常出色。黄仁勋,我想你们这周也有一些重要消息要宣布吧?

黄仁勋:

是的。

黄仁勋:

我们有很多消息要宣布。我们与 Humane 的合作进展得非常顺利 —— 首先,我们帮助这家公司起步,现在他们迎来了一位重磅客户:马斯克。

很难想象一家营收几乎为零的初创公司,即将为马斯克建造一个 500 兆瓦的数据中心,这规模太庞大了,这家公司一下子就站稳了脚跟。此外,我们还在与亚马逊云服务(AWS)合作,正如你们所知……

主持人:

同样恭喜 Humane 团队与 AWS 的合作:第一阶段启动 100 兆瓦,目标是 1 吉瓦,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黄仁勋:

所以 AWS 也将与 Humane 合作,我们正在利用英伟达的元宇宙数字孪生(Omniverse Digital Twins)技术 ——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智能体和聊天机器人,认知人工智能对世界至关重要,但人工智能的应用遍及一切领域:化学、蛋白质、基因、物理、流体动力学、粒子,当然还有机器人技术和驱动系统。

我们打造了元宇宙(Omniverse)这个平台,机器人可以在这个基于物理规律的环境中学习如何成为优秀的机器人。我们正与 Humane 合作,将元宇宙技术应用于各种数字工厂、机器人和仓库等场景。这是另一项重要合作。

我们还在沙特阿拉伯建设超级计算机,用于模拟量子计算机,并利用我们的计算机进行控制和纠错 —— 量子纠错需要海量的计算能力。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出色的工作。与 Humane 的合作真是太棒了,他们刚起步就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太空人工智能是不可避免的

主持人:

这就是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实际行动 —— 昨天总统阁下和王储殿下宣布了美沙人工智能战略框架和伙伴关系,今天我们就与马斯克和黄仁勋展开大规模合作。感谢你们带来的这些机会。现在我被告知还剩最后两个问题。昨晚晚宴上,很多人都给我暗示了这两个问题(因为日程好像泄露了)。

第一个问题问马斯克,第二个重磅问题问黄仁勋,准备好哦。问题是:人工智能在太空中可行吗?

马斯克:

可行。如果人类文明能够持续发展(这很可能),那么太空人工智能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我必须先说明:我们不能把文明的存续视为理所当然,我们需要确保文明保持上升趋势。

任何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文明的发展并非总是向上的,实际上文明都有生命周期。希望我们现在正处于强劲的上升阶段 —— 我认为目前确实是这样,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要理解太空人工智能,我们可以从卡尔达肖夫指数(Kardashev Scale)的角度思考:如果人类文明想要利用哪怕是太阳能量的百万分之一,就必须在深空部署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

当你从 “文明能将多少太阳能量转化为有用功” 的角度思考时,就会发现太空才是重中之重 —— 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仅占太阳总辐射量的约 20 亿分之一。所以如果想要获得比地球总发电量多一百万倍的能量,就必须进入太空。而拥有一家太空公司(指 SpaceX)在这方面就很有帮助了。

黄仁勋:

在太空中冷却芯片也更容易。

马斯克:

没错。太空里没有水,所以必须采用无水冷却方式 —— 其实就是辐射冷却。我的估计是,在地球的能源潜力耗尽之前很久(可能不到五年),太空人工智能计算的成本效益就会远远超过地面。也就是说,最多五年内,最廉价的人工智能计算方式将是太阳能驱动的太空卫星。

黄仁勋:

看看我们一起建造的超级计算机:每个机架重约 2 吨,其中 1.95 吨可能都是用于冷却的设备。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超级计算机(比如 GB300 机架)做成微型设备会是什么样子。

马斯克:

而且发电已经成为一个难题。如果想要扩大人工智能计算规模,无论是发电还是冷却,都会发现太空的优势非常明显。

比如,如果你想每年实现 200 到 300 吉瓦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在地球上几乎不可能 —— 美国的平均用电量约为每年 460 吉瓦,300 吉瓦相当于美国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二,根本不可能建造这么多发电厂。

如果想要达到每年 1 太瓦的计算能力,那就更不可能了,必须在太空实现。而在太空中,太阳能是持续不断的,甚至不需要电池(因为太空永远是白天),太阳能电池板也会更便宜(不需要玻璃或框架),冷却只需通过辐射即可。

黄仁勋:

这就是梦想所在,没错,这就是我们的梦想。

我们看到的不是泡沫,而是一场从通用计算到加速计算的根本性转变

主持人:

黄仁勋,昨晚所有人都让我问你这个问题 —— 我知道你今天还要发布财报,所以我会委婉地问:我们会迎来人工智能泡沫吗?

黄仁勋:

这是最后一个问题了?

黄仁勋:

好的,让我分享一下我们看到的情况。我认为,要理解全球正在发生的事情,需要回到计算机科学和计算领域的基本原则,目前有三个关键趋势正在发生:

第一,我们都知道摩尔定律已经走到尽头。计算需求与通用计算能提供的算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全球早已开始向加速计算转型 —— 我们已经推动这项变革超过 20 年了。

给大家一个数据:六年前的超级计算大会上,全球 Top500 超级计算机中 90% 使用的是 CPU;而今年,这个比例不到 15%(从 90% 降至 10%),与此同时,加速计算的占比从 10% 升至 90%。这标志着高性能计算领域正从通用计算向加速计算转型的拐点。

第二,云领域中最数据密集、计算量最大的任务之一是数据处理 —— 每年仅原始数据处理就耗费数千亿美元的计算资源,这与人工智能无关,只是 SQL 处理、数据帧分析(比如每个人的姓名、地址、性别、年龄、收入等信息)。

如今的世界(无论是银行业、信用卡行业,还是电子商务、广告推荐)都依赖这些数据帧运行,而处理这些数据帧的成本极高。这就是摩尔定律终结带来的第一个影响。

第三,过去 15 年被称为 “推荐系统时代”—— 如何在社交动态中为用户推荐信息、如何推荐广告、书籍或电影?互联网规模如此庞大,没有推荐系统,我们的手机根本无法找到所需信息。推荐系统是如今互联网的核心引擎,但它正从基于 CPU 的传统模式转向基于 GPU 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式。

如果只看这两个应用场景,就会发现很多互联网公司会部署大量 GPU 计算机,这就为第三个机会 —— 智能体人工智能(Agentic AI,比如 Groq、OpenAI、Anthropic、Gemini 等)奠定了基础。

但大家不要忘记,在如今所有人看到的人工智能表象之下,还存在着一场从通用计算到加速计算的全面变革。考虑到这一点,你会得出结论:支撑这场革命性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资源,不仅远比你想象的少,而且所有资源都是合理且必要的。

主持人:

我刚接到团队通知,我的上司和你们的上司(总统阁下和王储殿下)即将发言,所以我们的对话时间到了。但总而言之,现场所有人都非常喜爱马斯克和黄仁勋。这场美沙联盟已经从能源领域转向数字领域,再到如今的智能时代,由马斯克和黄仁勋等先驱者推动,旨在服务人类,创造全新的经济、就业机会,为人类打造更美好的未来 —— 这一切都离不开沙特阿拉伯王国和美国的支持。感谢你们一生的伙伴关系和友谊。谢谢大家。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