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会上的“新面孔”与“消失”的首席们

资事堂·秦晓彤
券商研究分析师们的变动暗流

券商研究所的门面——首席分析师(宏观经济学家)们,正在迅速的变迁。

11月25日,来自媒体的报道讯息,高善文——这位服务国投证券(及其前身)约十八年的首席经济学家,已从相关证券机构的从业登记信息中“消失”。这大概率意味着高善文“告别”了国投证券。

而这只是近期一系列研究分析师变动讯息中的一个。几天前,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前海通证券明星分析师周旭辉悄然离职。更早前,国盛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郑震湘、所长助理兼医药首席张金洋、计算机首席刘高畅也都提交了离职申请。

而如果盘点部分研究所的年度策略会,更多的离任和上任信息浮现出来。以11月初召开的国泰海通证券年度策略会为例,和中期策略会相比,国泰海通研究团队的首席们的变动“昭然可见”。

显然,在“老海通”路颖的坐镇之下,国泰海通的研究队伍正在有条不紊的完成“新旧更替”。

谁离开了?

对比发现,中期策略会上,作为固定收益联席首席分析师出席的郑子勋,作为基金配置首席分析师出席的孙雨,以及作为互联网应用联席首席分析师的曹蕾娜等人,并未出现在这一次的年度策略会上。

同时,在证券业协会网站,也已经没有郑子勋、孙雨、曹蕾娜的从业信息,这三人应当已经离开了国泰海通证券。

其中,郑子勋与曹蕾娜都是从海通证券转入国泰海通证券的。

师从荀玉根的郑子勋

郑子勋1993年出生于太湖之滨,2012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入学学的是法医,一年后转到经济方向,本科毕业后前往香港大学攻读金融硕士。2017年,通过校招加入海通策略研究团队,在路颖、荀玉根的带领下开始研究之路。

他早期的研报,名字就跟在荀玉根之后。

2023年,升任策略联席首席和二级部经理。

2024年,郑子勋转任海通固收首席。而在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后,他出任了固定收益联席首席分析师。

国泰海通有固定收益研究领域负责人唐元懋。郑子勋主要覆盖可转债(量化)、固收+及多元资产策略研究。

9月中旬之后,国泰海通固收研究组的对外海报,不再出现郑子勋的介绍。

各奔东西的海通批零社服

曹蕾娜是北京大学硕士。在海通证券,她覆盖的就是电商及相关产业链,属于批零社服研究团队。当时的团队负责人是汪立亭,团队还有联席首席李宏科。

曹蕾娜最后一次公开以互联网联席首席分析师现身,是在9月的国泰海通证券消费品年会上。

值得一提的是,李宏科在短暂并入国泰海通证券之后,于9月离职,很快就入职了国盛证券。同团队的张冰清、毛弘毅于11月也加入了国盛证券。

而团队负责人汪立亭在合并后出任了国泰海通证券政策和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虽然未现身年度策略会,但协会信息显示,他如今仍然在国泰海通证券任职。

组长2v2

也有海通证券并入国泰海通证券之后,看起来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例如,涂力磊。

在海通证券,他出任研究所所长助理、房地产首席分析师。合并之后的中期策略会时,他的职务是研究所所长助理、先进制造组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

到了年度策略会,涂力磊的职务进一步增加,为研究所所长助理、先进制造研究组组长、房地产研究首席、中小市值创新股权研究联席首席分析师。

类似的还有余文心。

中期策略会时,她的职务是研究所副所长、生物医药首席分析师。到了如今,显示她除了是研究所副所长、生物医药研究首席分析师,还是科技研究组组长。

说起来,国泰海通证券消费研究组组长是訾猛,金融研究组组长刘欣琦则来自国泰君安证券。算起来还挺势当力敌。

新陈代谢有条不紊

在合并之后,仍然有新鲜血液加入,甚至也有重新回来的。

例如,银行研究首席分析师马婷婷虽然是老海通,但是2017年就转投了东吴证券,2019年又去国盛证券,任职多年后,2025年加入国泰海通证券。

在合并前后,当然国泰海通证券要经历种种整合中面临的情况。

2025年6月,国泰海通证券在内部下发人事任命调整通知,荀玉根不再担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与机构业务委员会委员、政策和产业研究院联席院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办公室主任等职务。7月,他出任国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研究所所长。

更早之前,2025年4月,海富通基金董事长路颖任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

路颖2000年加入海通证券从事批发与零售贸易行业研究,历任研究所分析师、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等职。

在这样一位“老海通”坐镇的背景下,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的整合看起来在一种稳定、可控的节奏之中。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