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11月26日晚,万科迎来一个标志性的时刻。
当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露,万科将在12与10日召开债权人会议,对一笔名为“22万科MTN004”的20亿元中期票据展期相关事项进行审议。这意味着,万科将寻求公开债务的展期。
过去两天,万科的股、债已出现剧烈震荡。11月27日,“22万科04”跌超41%,“21万科04”跌超36%,均盘中临时停牌。股市方面,截至午间收盘,万科A跌5.43%,盘中跌幅一度超过8.8%,股价创下2015年以来新低,港股万科企业跌幅也超过4%。
尽管万科在过去一年多里得到大股东深铁集团的全力救助,但万科经营压力尚未有效缓解。
今年1-9月,万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89亿元,且单看第三季度,净流出就接近28亿元。前三季度合同销售金额同比下降了44.6%,让万科的经营循环面临严峻挑战。
前三季度,其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03.21亿元。尽管大股东深铁集团已累计提供了约308亿元的股东借款,但对于万科庞大的盘子而言,这依然显得杯水车薪。
此外,在年初时,万科账上还躺着881.6亿元货币资金,而到了三季度末,这一数字已降至656.8亿元。短短9个月,消耗了约225亿现金储备。
在11月20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万科新任董事长黄力平也没有回避万科当下面临的压力。
他直言公司正处于“消化过去‘三高’(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负担的阵痛期”,并坦承“经营压力尚未有效缓解”。而即便是大股东的驰援,也必须建立在严格的“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之上。
今年以来,深铁虽然果敢地在手续完成前就先行提供资金,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且借款利率优于市场水平。但这300多亿的资金并非无偿赠予,而是伴随着万科核心资产的抵质押。
当可供抵押的优质资产逐渐减少,而销售端迟迟不见起色时,通过展期以此“以时间换空间”,成为了万科不得已、也是最理性的选择。
面对“创业以来最凛冽的寒冬”,万科并非没有动作。
除了债务重组,万科正在进行一场痛苦的“刮骨疗毒”。一方面是组织架构的极简动作,万科执行副总裁李锋透露,公司已将管控层级从“三级半”压缩至“两级”,这不仅是降本,更是为了在危急时刻让决策指令能更快直达一线。
另一方面,是资产的极限盘活。在销售不畅的背景下,万科将目光投向了存量资产。仅前10个月,万科通过“收-调-供”、资源置换等方式,新增可售货值228亿元。
同时,万科也在加速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就在近期,万科频繁出售旗下资产,包括备受关注的冰雪业务。正如管理层所言:“后续将进一步剥离部分与公司战略关联度不高的业务和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