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率为何下滑?

信达证券解运亮麦麟玥
信达证券认为背后原因或与财务费用增长较快有关,而这种由财务费用变动带来的拖累虽然更多偏短期波动,但10月企业盈利回落较多,也显示当前企业盈利修复的持续性仍待夯实。现在A股或仍以流动性驱动为主,尚未到盈利全面驱动的阶段。

核心观点

企业利润率出现不寻常的下滑。回顾历史来看,2020-2024年,工业企业在1-10月的营收利润率都较1-9月进一步提升。反观今年1-10月,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出现了不同寻常的下滑。结合统计局通稿来看,企业营收利润率出现不寻常的下滑,或与财务费用增长较快有关

今年10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负增,既有基期影响,也有财务费用增长等短期扰动。我们认为,这种由财务费用变动带来的拖累虽然更多偏短期波动,但10月企业盈利回落较多,也显示当前企业盈利修复的持续性仍待夯实。

消费品制造业企业利润率有拖累。1-10月工业企业整体利润率下滑,但从内部结构来看,利润率回落集中在三大类群体。第一,集中在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第二,集中在制造业中的下游消费企业。我们认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两层,一是国内消费恢复得不均衡,部分消费领域得需求仍偏弱,二是消费品制造业在下游需求偏弱的时候,企业想把增加的成本转移出去并不容易。第三,集中在热水电气等公用事业类企业。

企业盈利的制约因素未完全消解。当前工业企业盈利修复态势尚未完全稳固,修复节奏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部分制约因素仍未完全消解。首先,工业企业出厂价格在年内取得修复幅度或有限。其次,受反内卷进程影响,企业的生产节奏可能偏缓。

若11、12月价格修复程度有限,未能对冲企业生产节奏放缓和利润率偏弱的影响,不排除年末盈利增速面临阶段性回落的可能性。现在A股或仍以流动性驱动为主,尚未到盈利全面驱动的阶段。

企业利润率出现不寻常的下滑

工业企业盈利累计增速下滑,主要是受营收利润率下滑的拖累。

今年1-10月,工业企业盈利同比增速1.9%,较前值回落1.3个百分点。同期,PPI累计同比降幅收窄1个百分点和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相互对冲,而此时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略有下滑,拖累了企业盈利累计增速。

与前4年同期表现不同,1-10月企业营收利润率出现了不同寻常的下滑。回顾历史来看,2020-2024年,工业企业在1-10月的营收利润率都较1-9月进一步提升。反观今年1-10月,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略有下滑,与前几年同期表现略有不同。

今年1-10月,工业企业的每百元成本和1-9月持平,我们认为营业成本或不是利润率下滑的主要原因。虽然企业费用相关数据尚未公布至10月,但结合统计局通稿来看,企业营收利润率出现不寻常的下滑,或与财务费用增长较快有关。

今年10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负增,既有基期影响,也有财务费用增长等短期扰动。我们认为,这种由财务费用变动带来的拖累虽然更多偏短期波动,但10月企业盈利回落较多,也显示当前企业盈利修复的持续性仍待夯实。

消费品制造业企业利润率有拖累

1-10月工业企业整体利润率下滑,但从内部结构来看,利润率回落集中在三大类群体。

第一,集中在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1-10月企业营收利润率较前值下滑的企业主要是国企和外企,民营企业则保持相对稳健的利润率表现。我们认为,在产能优化和价格修复的调整期内,国有企业可能承担一些政策性任务,故而增加了额外的营业成本,这与国有企业每百元营收成本逐月增加相吻合。而外资企业的营业成本增加,可能与海外市场的波动影响较多。

第二,集中在制造业中的下游消费企业。今年1-10月,制造业利润率内部分化较明显。原材料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营收利润率与1-9月基本持平,而消费制造业成为制造业中唯一利润率下滑的细分板块,盈利承压特征明显。

我们认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两层,一是国内消费恢复得不均衡,部分消费领域的需求仍偏弱,二是消费品制造业在下游需求偏弱的时候,企业想把增加的成本转移出去并不容易。不仅如此,与消费品制造业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累计表现,也不及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机电产品。

第三,集中在热水电气等公用事业类企业。除了采矿业,1-10月制造业和公用事业类企业利润率都有下滑。今年1-10月,公用事业类企业整体利润率从前值的7.05%跌至7%以下。

企业盈利的制约因素未完全消解

当前工业企业盈利修复态势尚未完全稳固,修复节奏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部分制约因素仍未完全消解。

首先,工业企业出厂价格在年内取得修复幅度或有限。今年10月,PPI虽然环比回正,但是同比表现还处于相对低位。当前已接近年底,在供强需弱的格局下,终端需求对价格的支撑有限,年内PPI降幅收窄的空间或也有限。

其次,受反内卷进程影响,企业的生产节奏可能偏缓。当前国内正处于反内卷政策推进之中,部分行业新增产能受限,前期企业强生产退坡下,今年四季度企业的生产节奏可能偏缓。

基本面方面,今年以来企业利润率一直弱于2023-2024年,前三季度企业盈利虽有改善,但进入四季度后,10月单月利润同比转负,企业盈利的制约因素未完全消解。若11、12月的价格修复程度有限,未能对冲企业生产节奏放缓和利润率偏弱的影响,不排除年末盈利增速面临阶段性回落的可能性。

从市场表现看,昨日工业企业盈利数据公布后,上证指数上午涨幅仍继续扩大,并未因盈利走弱出现消极影响。再加上当前盈利修复的持续性仍需夯实,我们认为现在A 股或仍以流动性驱动为主,尚未到盈利全面驱动的阶段。

本文来源:宏观亮语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