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过去一周的具体公司,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Uber,也就是优步(相当长的时间很多人都在为Uber的U读“wu”还是“you”纠结,这中文也算是给了指引啊)。
结果IPO第一天跌个7.6%,结果好像也不出人意料,在这样的市场上,作为估值本身有争议的大体量公司,Uber稍微挣扎了一下最终破发,毕竟这体量,这市场环境,机构想护盘也不好护啊。
而以百亿美元以上估值挂牌的公司来看,首日收跌的公司其实不多啊,53家公司只有8家这么衰,而Uber就这么跻身其中,面子何在?
也难怪Uber的CEO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一张老脸好像有些挂不住,边上交易员仿佛在说,“What’s the FXXK”。
说起来这也不能怪科斯罗萨西,毕竟他接手的不能说烂摊子,但是也是一个折腾了一番的明星公司。想当年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创立Uber,发展之迅猛何其风光,而Uber极具侵略性的公司文化和市场风格也让其迅速在全球攻城略地,卡兰尼克也以一种桀骜不驯的形象成为话题人物。但是形势变化也很快,Uber这两年遭遇成长的烦恼,经营上问题不断口碑下降,内部更是丑闻连连,这个时候卡兰尼克再拽那就是不合时宜了,于是一番内斗之后卡兰尼克出局。科斯罗萨西入场后其实做的也不错,至少让Uber走入正常的运营轨道,不再成为诸多话题的中心,舆论的关注点也转向Uber未来的经营、估值和IPO。
可以说,科斯罗萨西作为CEO的重要KPI就是带领Uber上市,此前我已经解释过为什么这两年明星公司再也绷不住了,都来扎堆IPO,时不我待啊,而Uber可谓汇集了大量投资机构大量资金的创业公司,有人戏称为这是一个“资金盘”啊,不赶紧IPO让这些机构怎么给LP交代?
但是很不幸,Uber挂牌的时点不佳,同时这家公司也不得不为此前的泡沫性估值“还债”,所以给外界一种有些狼狈的印象。去年,一些投行给出的Uber估值一度高达1200亿美元,而在正式开始IPO后,Uber最初的询价区间下估值为900到1000亿美元,已经给自己打折了,显然效果不好,转而进一步下调到44到50美元一股询价,结果也只能以接近最低价的45美元一股定价,最终公司估值IPO起始估值为820亿美元。
为什么曾经的明星公司估值一再被砍?这其实是一个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信息从不对称逐渐走向对称的过程。在一级市场,创业公司主要从机构或者少数有投资经验的自然人募资,所以对于外界来说知道的信息很有限。而别看在投资过程中,投资人可能拼命想压低估值跟创业公司讨价还价,但是一旦投资完成,当然也乐于向外界鼓吹这家公司如何不同寻常,毕竟也要考虑未来退出要不断为推高其估值做出贡献啊。于是,对于外界来说,看一个创业公司的估值只能从有限的机构、媒体得来,这样的估值自然是带有更多利益诉求的,甚至导向性的,缺乏充分博弈和市场参与度的价值,偏差当然更高。但是进入二级市场,创业公司要走向公开,起码招股书要把真实的用户情况、财务数据披露,进而得到更多市场参与者的评估和博弈。
说的不好听一些,创业公司IPO带有一级市场的投资者从二级市场找“接盘侠”的感觉,或者说起码在流动性更好的二级市场,这些投资者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认为对个人投资者来说,IPO不见得是值得重金参与的投资机会,因为这是个市场博弈的过程,需要时间来沉淀,中间也有很多力量和你看不到的大玩家的利益诉求和玩法,比如近期中概股中就有IPO后玩命拉升,近期快速下跌到破发的案例,你要是过于冲动很可能真的成为接盘侠。而如果你确实看好一些领域的优秀公司,在它们IPO的时候不妨也保持耐心,让这个估值到市值的套路多多的过程先走一段,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嘛,然后逐步进入去享受优秀公司给你带来的长期收益。
而对于Uber来说,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可谓道阻且长,它的亏损依然严重,其面临的市场和监管压力也依然很大。而在出行市场一些领域已经相对饱和的情况下,Uber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重大决策,比如如果要扩展其众包服务的品类那么一旦选择赛道不慎很可能只是给Uber增加了一个亏损源。所以接下来才是对科斯罗萨西的更大考验,当然前提是他的使命不只是带领Uber完成IPO,而是对其持续经营,如果他能引领Uber选择好未来的赛道,其在Uber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将不逊于创始人卡兰尼克。他能做到吗?显然现在大部分人都没谱,既然这样,对这家公司中短期还是谨慎一些吧。
而就在Uber上市首日大跌的同时,此前率先挂牌的Lyft也陪着大哥跌了超过七个点,上市以来跌幅已经超过30%。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虽然不能说Uber一定也要跟着跌30个点再说,但是Lyft此前的走势也是对投资者预期的负面指引啊。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见识APP圈主王延巍的圈子(点击右侧链接关注)→[全球投资谈](http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