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我啰嗦的人知道,我喜欢金子。今天我又来说黄金了。
关于黄金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达里奥老师和巴菲特老师的争执开始。
地球人都知道巴老师排斥黄金。他觉得没用,没现金流,不能积累财富,有价值的唯一原因是人们觉得它“有”。可口可乐能挣钱,麦当劳能挣钱,下蛋的鹅一定比只吃不拉的呆头鹅要好。
达里奥老师认为,巴老师是错的。经济下行可能导致混乱,一旦混乱,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当“you-know-what”战了起来,噼里啪啦闪出货币战的火花,每个人都会被电到。如果货币电手,那还有什么替代物呢?金子。
您觉得他俩谁更高明?巴老师的成功,就像周金涛老师所说:人生辉煌靠康波。他的哲学思想形成,和创造奇迹的年代,是一个信贷增长拉起资产通膨的黄金年代,您和我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了。而达里奥老师,看的是一个极长时间线上的人性:一个“共识”游戏。
黄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共识游戏?
我们从1912年摩根财团掌门人皮尔庞特·摩根老师(JP Morgan)的一场听证会开始:
议员:控制信贷也就控制了货币,是否?
摩根:控制信贷?没可能。
议员:银行业的根基不就是信贷吗?
摩根:不一定。信贷由银行业产生,但信贷本身不是货币。只有黄金才是货币,其他都不是。
摩根老师为什么说“黄金是货币”?他在听证会上公开支持金本位,有什么目的吗?
当然有。1895年,美国财政部买了350万盎司黄金。卖家是谁?罗斯柴尔德和摩根家族。钱从哪儿来?和摩根家族联合发行的30年债券。结果是什么?摩根家族赚翻,顺便结束了1893年大恐慌。为什么?因为经过这一出,“黄金即是货币”这句话变成了共识,吃瓜群众只要想一想美国财政部手里那350万盎司的金子,整个人就好了。信心就像春雨一样回来了。
黄金到底是“什么”。这个“什么”,已经在人间传达了100多年,在1895年,黄金的“什么”就是“货币”。在120多年后的今天,如果当代摩根掌门人戴蒙老师再说同样的话(黄金=货币),您会觉得他开了个很不好笑的玩笑。因为在今天,所有人都知道“黄金≠货币”;今天的黄金,标签变成了“避险”,变成了一份保全球央行同时犯大错误的“保单”。
容我解释一下:
黄金的作用,来自于“共识”。但是1895年和2018年的共识,不是同一个“共识”;如果您抱着老摩根时代的信念,把黄金等同于货币,那就没办法在今天的游乐场上好好玩耍,因为无论您买还是卖,一定会被割韭菜。所以,有的年代,黄金是货币,十年河西,黄金就不是了。但它永远是个“什么”,而这个“什么”由当下的“共识”决定。正如狮子王,辛巴所以为王,是所有动物的“共识”。
那今天的“共识”是什么?
黄金在今天所代表的意义,是当下市场“共识”的影子。当下市场最普遍的共识,就是全球央行这片汪洋大海的力量——“央行控制一切”,央行行动决定市场结果,尤其是美联储。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政治异动、地缘紧张、总统叫嚣、战争威胁、奇闻异事、和花边新闻所造成的波澜,是央行不能解决的。
这不好吗?央行正如当年那350万盎司黄金,让大家知道市场涨跌的背后,有一个清晰可辨的原因,而不是恐怖的不确定性。所以今天的央行,就是120年前的黄金——市场的定海神针。
两根定海神针不能同时共存,但互为对方的“保险”。所以“央行万能”的“共识”越强烈,黄金的价格就越弱;反之就越强。换句话说,人们对“央行万能”的信心强弱,决定今天的黄金到底往哪儿走。
对央行的争论越多,“央妈万能共识”反而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就是为什么2012年以后的金价,从来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直到今天,毛衣闪火花、新兴市场雪崩,黄金却还趴在地上。有的专家老师说,这说明危机缺乏“严肃性”。世界都闹腾成这样了,还不够严肃?不是不严肃,而是当下的危机跟美欧央行政策对错没啥关系;“央行犯了大错”这件事还没形成全球共识。所以黄金还得在地上趴好几年。
在当下市场参与者的字典里,“买黄金”的意思是:对手里的钱没信心,认为这个世界的经济,在“央行”这条轨道上飞车出轨的概率很大,火车会失控,我们那无所不能的车长——央行,无法再次力挽狂澜。
于是乎,在今天的语境下,您需要买份保险:保上述情况发生,保全球大规模货币政策失效,保极端情况爆出,比如发达国家超级通胀,欧元崩溃,且无法修复。
其他替代物呢?比特币?
比特币和黄金都是保央行犯错的保单,只不过一个便宜,一个贵的离谱。
首先比特币是不是安全,这个得仔细讨论下。至少从价格表现中,用它来做保险,您要付出巨大代价。彩票能养老吗?虽然它的收益曾经秒杀过其他一切资产,但是如果您不能分清“绝对收益”和“风险收益”,也肯定没搞清楚“危险”在哪里。过山车肯定比秋千荡的高,您觉得哪个安全?
很多人把它比作“数字黄金”。但虚拟币永远代替不了黄金。原因很简单:黄金永远无法被毁灭,其他都可以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