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时报头版头条文章称,近两个月来,关于央行是否会买卖国债、如何理解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波动问题引发市场诸多关注。特别是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发行并受到追捧、快速售罄,更是让市场对相关话题讨论热度不减。从央行近期的多次表态来看,当下并不会进行国债的购买。“市场对央行买卖国债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业内人士表示,但如果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并非买入的好时机。相反,若银行存款大量分流债市,无风险资产需求进一步增大,人民银行应该会在必要时卖出国债。
央行主管媒体援引业内人士:如若银行存款大量分流债市,央行应会在必要时卖出国债
有业内人士经过进一步估算表示:“4月以来,随着各项宏观指标向好和总需求的恢复,市场对未来我国增长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对通胀筑底回升的预期也更为一致,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升至2.5%以上,但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还在2.3%左右。”据其介绍,目前债券市场利率传导总体有效,市场投资者也更为关注长期债券投资的利率风险。但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还是其他记账式国债,投资者都需要注意投资风险。
外界评价认为,未来宏观政策的重心要从过去的增加供给更多转向提升消费需求、促进供需平衡,央行能调节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但对于存贷款等资金流向,主要取决于不同类借款人的需求,需要财政等政策发挥合力。我国直接融资和债券市场正快速发展,这些投融资活动并未通过传统的银行存贷款实现;居民买柜台债更加便利,也是直接融资发展的体现,而存贷款和货币需求会相应下降。业内人士还表示,未来直接融资会加快发展,M2增速则可能放缓,这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满足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