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 快讯

中国式“再通胀”:靠什么?怎么干?

“通胀”将成为明年经济和政策最重要的看点之一。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少见地提及信贷要匹配“价格水平预期目标”。不走西方“大水漫灌”式的老路,中国式的“再通胀”靠什么?

以史为鉴,再通胀主要靠“供给+需求”、“地产+出口”。但在就业压力下难现大刀阔斧式的“供给侧”改革,地产和出口的引擎仍存在不确定性,需求的发力至关重要,除了财政、货币的总量扩张外,创造新的需求也将是重要看点,例如以一体化算力网为代表的新基建,对于拉动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的需求就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上国内的“再通胀”进程及政策启示:
1、货币要宽松,财政要积极,宏观政策要协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反映本轮“再通胀”中财政注重撬动,货币主动补位的政策统筹。
2、供给侧政策同样重要。一则通过微观产业政策调整供给侧结构,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则通过国企改革实现产业转型与降本增效。
3、“再通胀”目标可能“任重道远”。目前我们已经看到财政赤字的上调以及万亿级别的国债增发释放的积极信号,但还需更多增量政策出台。

历次再通胀路径中,哪些板块表现更佳:当前通胀表现与1998年较为相似,可以观察到,在通缩的后半段区间主要是高科技板块(包括传媒、电子、计算机等行业)领涨,而消费类(包括美容护理、纺织服装等行业)板块表现相对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