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洗牌下,房地产行业的游戏规则会发生哪些变化|对话刘晨光上篇
对话刘晨光上篇|重新洗牌下,房地产行业的游戏规则会发生哪些变化
加入刘晨光「地产的”真相“」
对话提纲
- 2022年对于房地产行业可谓是挑战重重,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地产的销售量大幅下滑,企业爆雷,债务违约;同时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也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对于四限政策的放开,到下半年保交楼、保企业政策的出台。请刘总用几个关键词给大家总结一下2022年的房地产市场。
- 在行业的重新起牌下,房地产行业的游戏规则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 这一轮行业的困境是不是也意味着一个行业的分水岭?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开启了中国房地产下半场的进程?您对于未来房地产的趋势是如何展望的?
- 前面刘总也提到了一些未来的行业机会,能不能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 房地产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近期推出了很多保交楼、旧企业的政策。刘总从您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从行业的中观还是微观角度来看,这些政策的成效怎么样,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实现稳市场弱复苏,还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
- 现在正处在一个换届的周期中,可能在明年的两会之后,随着政策的落地,地方政府也会存在很多积极的举措。
- 在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资产负债表有一些衰退的隐忧下,面临需求不足、供给出清的一些现状。在未来如何重塑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对话实录
华尔街见闻:2022年对于房地产行业可谓是挑战重重,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地产的销售量大幅下滑,企业爆雷,债务违约;同时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也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对于四限政策的放开,到下半年保交楼、保企业政策的出台。请刘总用几个关键词给大家总结一下2022年的房地产市场。
刘晨光:2022 年对中国房地产行业而言,绝对是自成立以来最艰难的一年,而且注定会对未来的行业发展思路和行业生态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第一个词是企业爆雷。今年大约有个40 多家房地产企业,不同程度出现一些违约,或者是大展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数量级。爆雷背后的一个原因是整个销售的不畅,以及融资的持续流出。
第二,存在疫情叠加影响。实际上房地产行业在今年三月份是出现过一些小阳春,但是随着上海疫情的爆发,以及点状的疫情在全国的爆发,实际上各地有一段时间陷入停顿。这个停顿把三月份的恢复态势压下去。我们本来预计大概三四五月份收回现金,大概六七月份大规模偿债,结果变成了三月份刚出现起高势态,一个月不到,四五月份又出现低迷,六七月份还债的时候已经产生了大量的违约,生态结构已经被破坏了。
第三,2022年整个销售市场惨淡。销售市场比去年成交金额大约降低40%,但是数据仍然有一定的水分。从七月份开始,每个月的成交值非常低,且它的环比已经无意义了,甚至都比2014年的同期和2012年的同期要低,是过去 10年的最低值。所以形容市场用惨淡一词我觉得是不为过的。
华尔街见闻:在行业的重新起牌下,房地产行业的游戏规则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刘晨光:房地产的游戏规则还没有全部呈现出来,游戏规则变化众多,我们挑几个重要的因素来讲。
第一,资金池会慢慢消解。房地产企业这次爆雷的时候,很多企业是毫无预兆莫名其妙爆雷的,内部的高管认为自己的老板清楚资金池情况。等到爆雷之后才发现发现老板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产生这种情况?因为各种资金,不论是自有资金,还是银行的融资、按揭款、钱融,还是信用债,甚至其他的融资,全部集中到一个资金池里。这种危机下的资金池,未来会不断消解。它会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运作,加长且加强资金在项目的封闭运行期。
第二,房地产企业发展这么多年,股权太少,债权太大,大部分处于小股拖着大债在走的状态,但小股拖大债会导致企业必须要求大规模、高周转、好信用。这导致哪怕是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对房地产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第三,原先住宅全部是在做好品质和优价格的产品,虽然有了限价,房地产行业依然是市场化为主。但是之后市场化和民生会兼顾,也就是市场会存在一部分住宅商品房和一部分保租房。这些住房是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但是现在保租房也是用市场化的手段也来解决,而不是用政府的手段来解决。
第四,城市的发展,未来会慢慢由原来的圈点式的、内环中环外环的模式变成轴带式的沿轨道交通,覆盖出去。轨道交通土地出让在节点上,甚至工业用地都出让在轨道交通的轴带上。显然,这是一个发展的态势。如果出现在轴带上,未来的用地一般都是复合性用地。复合性用地对一类企业是有挤出效应的,也一定会倒逼很多融资形态发生变化。
这些行业的变化还在发展过程中。
华尔街见闻:这一轮行业的困境是不是也意味着一个行业的分水岭?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开启了中国房地产下半场的进程?您对于未来房地产的趋势是如何展望的?
刘晨光:房地产开启下半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不存在上半场机会更大,下半场机会更小这种说法。我们只能说上半场城市化狂飙猛进,房地产开发是一家独大。下半场城市化缓慢进行,和房地产相关的所有行业平行发展。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下半场的机会更多更散,可能会惠及到更多的从业人员。如果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反而行业的根基和行业的支柱地位会更加实至名归。
华尔街见闻:前面刘总也提到了一些未来的行业机会,能不能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刘晨光:REITs原来房地产属于住宅,销售给个人,但很多资金实力比较强的人占用了太多的住宅,导致房价居高不下,整个社会的矛盾在尖锐化。同时一些资金依然处于储蓄状态,未来一定要给这些资金开辟更多新的投资途径。
当然股权市场的投资途径和股票市场的投资途径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我们认为未来在资产的交易方面也会出现大量的投资机会。以保租房为例,为什么这段时间保租房市场突然打通?原因是保租房上了REITs之后,对原来的开发商回报率很高,迅速把资金盘活。另外认购了保租房REITs的这些人,得到的回报率是非常高的,有些时候甚至比股票还要好。这时大量人认购保租房的REITs,让更多的开发企业迅速形成循环投资,整个保租房市场就活了。
我们相信未来的工业园区,未来好的商业,未来好的办公,都会通过REITs体现出来。这个时候投资途径也就多了,管理的价值和管理团队的回报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很多资产的交易会慢慢提高,大量私募股权基金也会出现。
一旦以这个点为例,我们反而发现机会多了,从业的主体多了,行业的金融化水平高了。我们只是举了一个策略侧面。但除了侧面,这段时间资本在减持开发企业,增持物业企业,大家都觉得物业企业现在是一个低谷,但这其实也是一个侧面。这样的侧面市场不少,因为房地产天生注定是连接地方政府、连接居民、连接制造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长通道性的产业。
华尔街见闻:房地产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近期推出了很多保交楼、旧企业的政策。刘总从您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从行业的中观还是微观角度来看,这些政策的成效怎么样,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晨光:目前来看,政策的成效是不大的。原因就在于政府认知有惯性,始终认为房地产行业属于一放就起的状态,所以在行业出现危机的时候,政府只能有限的救助。比如要求中小城市的政策是应出尽出,但是大中城市是脱而不举。但这一轮企业的爆雷以及疫情,尤其是企业的爆雷,其实对购买的打击率是非常大的,不可能企业一方面破产、房子随时可能烂尾,同时还有更大的消费行为。
另外,政府不希望鼓励企业作恶。企业的负债这么高,一旦爆雷政府就救助,这其实是鼓励更多的企业继续承担更高的负债。所以政府不方便鼓励企业作恶,而是对企业采取市场化的策略。但是这次危机,已经超过了政府的承受范围。这个时候政府变成了保企业为主的策略。但前提是政府要保优质企业,企业必须对得起优质这两个字。如果是劣质企业,政府就会要求出清。我们认为既有惯性的影响,也有长期考量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政府的政策不明显,而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而且直到2023年,至少是在2023年的上半年,也不会明显,还是会继续跌宕下去。
华尔街见闻: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实现稳市场弱复苏,还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
刘晨光:所谓的配合,关键在于尊重不均衡性,有些地、区域和城市,会出现一些不均衡的抬头,但是最终复苏一定发生在好的区域。点状复苏带动的是弱的、中等的区域后续复苏,存在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非常希望明年一些好的区域可以率先实现复苏,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从另外一个方面,政策到那时是不是有一些担当,能让好的区域复苏的力度带动其他区域,关键是看政府的取舍,以及国民经济恢复的迫切程度。我们应该完全尊重或者认可政府的智慧。
华尔街见闻:现在正处在一个换届的周期中,可能在明年的两会之后,随着政策的落地,地方政府也会存在很多积极的举措。
刘晨光:我们确实要尊重换届,而可能会带来的施政的乏力期,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我们认为随着换届工作接近尾声,以及五年规划三八条规的开始,很多地方的发展方向会更清晰,政府执政的主动性会增强,对行业的兜底职能也会增强。
华尔街见闻:在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资产负债表有一些衰退的隐忧下,面临需求不足、供给出清的一些现状。在未来如何重塑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刘晨光:我们认为信心始终是存在的。现在信心主要受制于爆雷企业,这需要时间出清。且我们不能给一些恶劣的企业提供太多的示范效应。另外一个方面需要我们警惕的是,明年很有可能会陷入资产价格的动荡之中,原因在于:当明年市场看到希望,或是有些大范围停工的地方企业绝望的时候,会产生把一部分项目低价抛掉的情况。今年之所以没发生,原因就在于可能没顾得上,或者大家还心存幻想,如果明年不心存幻想,等到大量抛售的时候,就会产生价格下跌。价格下跌意味着银行抵押物不足,这会引起价格的重估。但除了中小城市的住宅,可能还会有大中型城市的一些资产被处置掉以回收流动性,进行下一方面的发展和调仓,这同样会产生价格的下跌、抵押物的变化。这是我个人认为需要警惕的,也是需要政府提前进行政策干预的。小范围波动可以接受,但波动幅度太大有隐患。
华尔街见闻:这也是刘总在《地产的真相》课程中提到的,2023年我们将可能面临资产的保卫战。
刘晨光:是的。
- E N D -
— — 《地产的真相》目录— —
定向打击,定向扶持,腾笼换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