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多杀多?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陈瀚学
也许是市场风格切换的导火索。

引子

近期各家公募中报陆续披露,今年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继续增长,其中货基和债基是最主要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股基规模今年也保持增长,但真的如此吗?

也是最近,长江证券研报做了一份主动权益基金存量规模变动的统计,引发了市场广泛热议。

据统计,今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共计2401.76亿,其中新基金发行232.62亿,老基金净赎回2634.38亿;

同时,二季度的净赎回额是2005年以后单季度净赎回额第三大,仅次于2015Q3的8051亿和2024Q1的2797亿;一、二季度合计赎回超过了5000亿。

股基规模增长,主动权益基金还持续净赎回?两个数据背离了?

不要被总量“欺骗”

事实上,股基规模的增长只是ETF所带动,主动管理型确实在收缩。

今年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净资产总规模3.49万亿元,较一季度减少3.90%;持股市值为2.93万亿元,环比减少7.29%。

从配置方向来看:偏股类主动公募仓位占比最高的行业仍然是消费和科技,但二者上半年比例均有所下滑;金融、公用事业(稳定)、以及有色(周期类)等板块在上半年吸金能力有所上升。

从集中度来看:今年二季度公募主动权益基金持股集中度环比继续上升。普通股票型基金持股集中度56.78%,升1.64pct;偏股混合型持股集中度57.36%,升1.20pct。二者持股集中度在2021年一季度均达到历史高点61%。

综合判断,如今的公募配置格局仍是消费、科技“双巨头”,与2021年没有本质上改变。

公募行业集中度高,能最大化收益,但同样也能让行业大面积调整。

这是因为,基民并不会向机构那样提前设置好止损机制——基民很难对持仓“坐视不管”,更多是恐慌而逃。尤其是在连跌三年的背景下,不少基民的心理压力已经步入极致。

这时,越高的行业集中度就会转化成越高的赎回压力,再从基金进一步传导到股市。

  • 收藏
分享到: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