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宽松转向,但美联储却翻脸了?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侯秋芸
近期美国就业和通胀数据的走强又重塑了降息预期。

近日全球央行动作频频。

10月9日,印度央行宣布维持6.5%的基准利率不变,但将政策立场转为中性,这是印度央行自2019年6月以来首次改变政策立场。市场预计印度央行很有可能在下一次也就是12月的会议上降息。

同日,新西兰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自8月降息25个基点后,连续第二次降息。

10月11日,韩国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25%,完成本轮紧缩周期以来的首次降息。

美联储9月降息50个基点为全球宽松转向打开了空间,从历史紧缩和宽松周期来看,大部分情况下美联储都扮演着“领航员”的角色。

从近期各国央行的表态来看,跟随降息无外乎两个原因:通胀放缓以及缓解日益加剧的经济增长担忧。

此前汇率是亚洲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一大掣肘。

受益于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9月以来全球市场资金呈现净流入新兴市场的趋势。风险偏好回升的推动下,MSCI新兴市场指数上涨5.2%,MSCI亚洲新兴市场涨幅接近7%,泰国指数涨8%,马尼拉综指涨7.5%,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2.3%。

越来越多的央行进入降息模式,目前全球已经降息的央行数量基本持平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水平。

但与2008年不同,这一次在进入宽松周期前,即便美联储为应对高通胀大幅加息至5.5%,但金融环境远没有2008年时具有限制性,反而是与2018年联邦基金利率为1.5%时一样宽松。

那对于市场而言,是不是又迎来了开香槟的时刻?

历史来看,货币刺激增多往往能够刺激全球股市的又一轮上涨。但与过去几轮宽松周期不同,眼下全球股市本就处于新高的位置,并未像此前几轮那样在降息时处于筑底的状态。

  • 收藏
分享到: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