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拖延症”影响了你赚大钱!
精选20+全球顶级期刊最新研究成果、蕴含1到3年内的投资先机
▲ 全年订阅 加入专属交流群,有机会与作者直接对话(进群方式见文末)
大家好,今天是2017年的第42周,我是汪通。
最近有一句话很火,叫做DDL也是生产力,DDL是什么呢?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Deadline.因为有人说,既然在截止日期前几天的生产率特别高,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不停设立deadline来提高公司的生产率呢?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但是这反映了一个问题——拖延症是如此普遍。关于这一点,让我们来听听2017年的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勒是怎么说的。
戳这里马上试听第一集:心理账户:诺奖得主塞勒最透析人性的一项研究
为什么你总是过度消费?
经济理论通常假设人们像经济学家那样解决一切重要问题。比如说,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们假定每个家庭都希望在自己的生命周期中平滑消费,并根据对自己的现状,对未来的预计的精确计算,再决定每次获得收入之后消费多少、储蓄多少。而我们观察到的情况,实际的家庭行为可能与这个最优计划不同,原因至少有两个。
首先,要严格解决这个问题非常难,需要随时根据各种事件来调整自己对未来的期望,所以即使对于经济学家和数学家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家庭可能无法计算出正确的储蓄率;其次,也就是塞勒说的,即使我们知道正确的储蓄率,家庭也可能缺乏对当前消费的自我控制,从而过度消费。
比如说,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以三种形式积累了退休财富:社会保障制度、养老金和房屋净值。无论是社会保障还是固养老金计划都不需要参与者的意志力,因为这个是国家所强制执行的。而且一旦买房,每月的抵押贷款也就自动强制着人们去为未来储蓄,理想情况下,接近退休的时候,房贷也还清了,房子本身就相当于为退休所集聚的财富。
美国的养老金制度和中国类似,都是雇员和雇主共同出资,比如我每个月存5%的收入,雇主也要存5%的收入到我的养老金账户。如果国家想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这个计划,这个时候就需要修改政策,让雇主出更多。这个时候往往牵扯的面就特别广,因为这意味着员工的成本、税收等等方面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政府可能还需要考虑补贴企业等等。真的需要花费这么大的代价才能够诱导更多的人参加养老金储蓄吗?塞勒提出了一个几乎零成本的方案,叫做Nudge(类似于我们俗话说的“四两拨千斤”),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塞勒怎么建议的呢,在之前,雇员默认不参加这项政策,想要参加的需要填个表格,每年有一次或者几次机会加入。塞勒的建议就是,把默认的选项改成了参加,如果想退出的就去填个表。这个改变的成本,是非常小的,管理上就是甚至还少了一些表格。但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政策实施之前,雇员的参与率是57%,实施之后提高到了86%,其中一半人选择的就是默认选项。
看到这儿,您可能会说,这个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啊,很多人可能根本没不在意自己是否加入了,你设置了一个默认选项,把这批人的立场给变过来了而已。其实并不然,后来又有人做了一次实验,强制要求每个人做出主动选择,不设置默认选项,结果依然是80%以上。
为什么你不能存下更多的钱?
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产生如此大的不同呢?在塞勒看来,这是由两个非理性的因素所导致。
其一,行为经济学中称之为『即时倾向』。也就是说人总是更看重当下,今天的痛苦比明天更难熬,但是明天和后天的痛苦相比,则在心理上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将来』的痛苦。并且人往往对自己的这种倾向感觉不到,以为自己是理性的。现在就可以解释这个填表的问题了。填表虽然不是什么了不得事情,但是非常繁琐,非常枯燥,需要牺牲一个小时本可以用于放松娱乐的时间,于是很多人就会想,不如我计划到一个月之后再填吧。毕竟这个是关于养老金的,而对养老金的收益而言,并且早一个月加入政府的养老金计划,和晚一个月加入养老金计划,短期内感觉不到任何的不同。所以马上填表这个收益在几十年后的将来,但是牺牲的确实现在一两个小时娱乐的时间,于是很多人就一直拖下去了。很遗憾的是,这个制度没有截止日期,所以很多人就一直拖了下去,于是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把默认选项变成参加,结果有如此巨大变化的根本性原因。而默认选项取消,但是给人们一个最后的选择期限,也就是Deadline的做法最后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不管参加不参加,都需要填一个表格,两个选择一样痛苦,于是人们又重新的恢复理性。
基于同样的原理,塞勒还使用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原理设计一个程序来帮助人们存更多的钱。这个项目叫做 『明天多储蓄』(Smart计划——Save More Tomorrow),其基本理念是让员工在每次加薪后,都可以选择是否提高自己的储蓄率。如果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那么显然人们对加入这个的计划没有兴趣。因为每个家庭已经在选择他们的最优的储蓄率了,但是结果依然让人惊奇,雇员们发现这个项目非常得有吸引力,并且显著的提高了参与计划的人的储蓄动机。
为什么不能在投资上获得更多的收益?
灵活的观察并掌握人的弱点,花小钱,照样做大事,这是塞勒这项研究带来的启示。有证据表明,在金融资产持有时间上,同样存在着『即时倾向』这导致人们越来越不愿意长期的持有股票,而更倾向于短期持有,迅速变现;同时,因为股息的收益看起来很小,并且都发生在将来,所以在计算的时候经常忽略了,但是如果持有股票相对时间较长的话,股息并非是不可忽略的收入。
好,到今天位置,我们已经连续四期讲述了今年诺奖获得者塞勒,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一些贡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一期,我们将回到传统的金融市场,讨论公司和银行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影响。我是汪通,欢迎您收听世界级脑洞,我们下期再见。
-end-
加群方式
感谢您订阅本特辑,全年订阅用户加见闻小秘书微信(wscnPREMIUM)后发送用户名与订单截图,即可加入专属微信讨论群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