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全球更要投资自己
我的订阅

图灵奖与诺贝尔奖的双料得主是如何练就的? | 赫伯特·西蒙自传02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见闻阅读
00:00
00:00
请购买文章,解锁音频

本期内容分享的是《科学迷宫里的顽童和大师:赫伯特·西蒙自传》。赫伯特·西蒙人工智能(AI)研究领域的开创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图灵奖获得者,心理学杰出科学贡献奖获得者。作者不仅谈了很多贡献作出的具体过程和遇到问题时的考虑,而且有专门的章节对重要贡献的内容、方法、和思考作了回顾和总结。因此不仅对于有关学科的学科史和科学哲学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立志于科学的青年学生和对科学有兴趣的一般读者都有明显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 赫伯特·西蒙对中国非常友好,曾任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主席(1983~1987)。他曾经10次访华,是尼克松访华以后第一批访华的美国科学家代表团成员之一。1983年春,在北京大学讲了一学期的认知心理学,为把认知心理学引进中国和促进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22章)。由于这些贡献,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使用的是他的中文名字:司马贺)。
  • 作为一位组织与管理学家,他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决策。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人是寻求最大利益的经济人。因此以运筹学为代表的各种最优化方法的数学理论在经济学中大行其道。例如因为对博弈论的贡献,纳什(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男主角原型)、海萨尼和泽尔腾共同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赫伯特·西蒙从本科生的时代起,就逐步认识到这种经济人假设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由于信息的有限性、人的能力有限性、和决策过程的时间有限性,管理决策者只能是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管理人”。
  • 西蒙对新东西非常敏感。很早就接触了电子计算机。通过对计算机使用的观察,他发现,电子计算机并不是仅能够用于数值计算的机器(虽然数值计算确实是建造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目的)。计算机的本质是信息加工机。正是在信息加工这一点上,他发现了人脑与计算机的共性。也就是说,有可能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思维。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