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全球更要投资自己
我的订阅

央妈喊话,“暗”为防风险?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陈瀚学

引子

今年4月份以来,央行以前所未有的频率——连续7次向市场释放“防止长期利率过快下行风险”的信号,并指出长期利率的合意区间应当在2.5%-3%左右。

图:主要期限国债、国开债收益率今年一季度大幅下行

对此,央行给出的官方解释是:一季度长期利率快速下行由于阶段性供需失衡导致的,今年年初国债供给偏慢让资产欠配;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长期利率应当充分反映这一点。

我们认为央行此番的表态,除了修正市场对“基本面”的定价误差外,另一个关键的考量在于防范金融风险。

要解释这一逻辑,就要从机构行为说起。

陡峭的收益率曲线,是杠杆交易的“罩门”

今年以前,我国10年期以上的长久期债券市场参与者非常单一,基本上仅限于保险机构。保险由于负债端是长期稳定资金,资产端也需要匹配类似期限的安全资产。

但今年以来,保险机构却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要买盘,反倒是农商行和基金承接了最多的超长期债券。

不论是农商行还是基金,他们的负债端主要还是以吸收存款和发放理财产品为主,期限一般较短,且有较强的流动性管理诉求。所以这些机构去买超长债,不可能是躺着吃票息,只能是积极地进行单边投机交易,同时还要尽可能利用杠杆去放大收益。

图:今年超长债主要参与机构中,农商行、基金大幅净买入,大行、股份行净卖出

杠杆怎么用?

银行普遍通过质押式回购来加杠杆——质押手中的存量现券,从其他机构融入资金,回购协议到期后将本息一并偿还,同时获得退还的现券。

由于交易盘本身就是短期搏收益目的,所以加杠杆使用的回购协议一般期限也非常短,最典型的包括隔夜、7天、14天等;且回购利息等透明度也较高,一般参考DR系列资金利率。

图:主要资金利率围绕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波动

假设某家银行以120%的杠杆在去年年底买入超长债,再通过做一些波段博弈,那么今年一季度超长债50个BP的收益则可以轻松放大到60个BP以上。

但当大家都通过加杠杆想赚得一些收益时,无形中也在透支未来。

由于投机者集中入市,且通过“借短买长”来增厚收益(利用长端的收益来cover短端的成本),买盘全部涌向长端,导致期限利差越来越小,曲线变得扁平化。

这样一来,杠杆单位收益下降,投机者要想维持原有的收益水平只能通过进一步加杠杆,以量换价。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