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固收卖方的那些风格与套路

固收业余选手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撞标题也不可怕,就怕这标题还曾经刷屏过。

我债风头完全被股市抢了,还莫名阴跌。本周主题:谈判、跨月、PMI,近一段时间(3M+)感觉卖方报告们不断宇宙重启和闪光灯跟随,这篇文章就诞生了……

仅讨论固收(含宏观固收),纯宏观的大佬们就不算在内啦,有些其实也并不能归类为卖方~ 我知道点评别人会给人优于对方的感觉,我对各位大佬一直是相当尊敬和极其期望能为之打工的态度,因此仅为玩笑,no judge 如有冒犯,全属童言无忌。

鉴于卖方实在太多,我有些不太看,下面这些是我个人看的比较多的固收卖方研究公众号,从标题到文风,风格迥异~ 排名当然不分先后

卖方的阵营九宫格(仅看观点,不涉及价值判断)

奶妈型(全覆盖)

一些比较大的卖方进行的是一种被我成为「奶妈型」的研究服务,比如X金、X泰等,也就是长久以来利率、信用、转债、资产证券化、分级A等周报、策略全覆盖,甚至还会每年出一本葵花宝典。热点事件必出点评,相(xiao)关(dao)消息播报从睁眼到闭眼不落。簿记结果、评级调整、转债信息、估值与利差、流动性跟踪每日呈上~

这种类型的卖方分析师们真的是相当努力和用心了。啊~ 我想点满全部技能,cover全宇宙。

这类卖方报告呢有一个特点,有种old-school风格。首先标题多以「绝句式」标题出现,如“ABCD, EFGH”或者“ABCD, EFG”;内容多为市场回顾(包括一二级、走势、利差等)、本周重点事件点评;最后再加上或有或者其实没有的「债市策略or建议」。所以,看完你可能收获了… 收获了一个标题?

没办法,麻辣烫一下子下锅太多,瞬间都开了有点顾不过来。

此处忍不住吹爆继强总,真不愧是XCF第一,跳槽后还是相当保质保量。就说一个小细节,他们家的风险提示是我见过最走心的「风险提示」了,之前在公众号文章里也爆吹过。【此处变身淘宝卖家】有随便写的风险提示,有跟本篇报告不相干的万金油风险提示(比如,经济超预期、政策超预期、本篇报告仅为公开数据整理不代表分析师个人观点),而他们家的风险提示,不仅是真的与本篇报告有关的风险,并且还解释了原因,真的是相当的精益求精。

总之,奶妈型卖方就像是一个综合超市,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可以各取所需。

freestyle

在这里我并不想扯上某位明星,我对他也不了解,所以此处并不涉及价值判断,no judge,并且是中性的形容词。主要想形容的是那些不拘泥于每天出日报、每周出周报、经济/金融数据公布出点评的卖方,比如X君、X盛、X发、X风、X商,甚至X通X信X金X海之类也可以算。

这里分析师们的风格就不好概括了,总之就是各显神通,自命题报告缤纷绽放。比如,国君的覃汉看线,国金的周岳更擅长财政,喊国进民退刷屏的海通……

我挺喜欢看这类报告。有趣之处在于:

可能会找到深度报告(拒绝伪深度),比如最近的这篇,感觉是市场第一篇了,《永续债的定价范式与面临的四大风险》。想想,看了募集感觉条款还能接受,一级投标投永续债都怎么投的,到底多少话说,其实更多可能是拍脑袋,边际被打低了又资产荒,你追不追,或许多多少少还是要往下改改的吧。永续债定价是难,这篇报告至少是一个尝试。

可能会发现平时可能被自己遗漏的地方,这个对我来讲太多了,我就不一一细数了。

或许能密集弥补上某些方面的知识。比如早年相当有名的国君的《人民币汇率分析手册I II III IV》,还有《兴业研究含权债基础研究系列报告之一/二/三》,还有《招商证券-政府性债务和城投专题研究之……》,还有国金周岳的《财政分析手册》等等。如今,宇宙已经经历过多次重启。特别是对小白来说,读读经典报告或者系列报告是极好的,对老司机来说也是常读常新?【不敢班门弄斧了,逃

光在哪,我就在哪

这类属于追热点型,我觉得每当出经济数据、金融数据、政策法规这些时候,大家都会被「点评」得眼花缭乱吧,所以我也数不过来。

一般会先从「快评」开始,快评也分文字版和有道云版,哦还有图片版(X商),没赶上趟的就会直接发公众号了。如果当天已经发了其他内容,或者没有预留版面的就滞后一天,被点开的概率相继就变小了,除非是任博(但他不算固收卖方)。

老墙上挂着的旧日历

我们的世界,总是这样平行着。是不是这样的错过,反而成了保留的美好?

就像那些超过半年没给你朋友圈点赞,超过一年没有说过话的躺在微信通讯录里的好友。有些卖方你甚至词到嘴边却叫不出名,微信公众号已经刷遍了却想不起去翻翻ta,观…观点是什么?看…看多还看空?

此处仅为玩笑。我们都不可能看完所有报告,刷完所有公众号…

忍不住说一句,「没有观点」很大程度上,是报告没写好,脸滚键盘了。

比如,利率债周报写成:

本周(指2019.2.25-3.3,下同)债市周一(2.25)较上周(指2019.2.18-2.24,下同)五收益率上行3.36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3.1787%,周二(2.26)10年期国债收益较周一上行0.91BP,收于3.1878%,周三(2.27)收益率较周二下行1.89个BP,收于3.1689%,周四(2.28)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周三上行0.42个BP,收于3.1731%,周五(3.1)收益率较周四上行1.39个BP,收于3.1870%。全周收益率较上周上行4.19个BP。

比如,信用债周报写成:

比如,XXXX幻象与真相。

看完之后… 这是叙述和点评吧,真…真相是啥?

失敬(跪)。

不恶意揣测分析和否定他人劳动成果了,但我觉得就算是后来者或者是任何原因吧,依然有突出重围的可能,具体参见本篇后面的“幼稚的建议”。

配图万花筒

各家卖方图表代表颜色已经在前面的表格里整理了,竟然发现还是有用office自动的。

这里我们先来说说公众号头像。26个公众号里有6家用了自家logo,13位大佬用了肖像照,都是又帅又美,最有特点的是海贼王和固定收益证券手册这本书了

然后是文章封面图。

“宏观框架看广发”,郭磊总2017年XCF拉票信深情地写过一篇《【广发宏观自传(一)】我们的理想是让宏观江湖重现工匠精神》。他们的每篇报告都是研究员亲手跟踪和处理数据写成的,“团队中每个人,首先必须是独立的研究者”。大家应该已经观察出了广发报告封面图的特点,郭磊总的报告总是他的肖像照,其他研究员的报告也各有特色。

其他很有辨识度的封面图还有,覃汉总会把头像漫画带入公众号文章的封面;看到蓝色的省级地图就知道郁姐又出“走遍中国系列”报告了;长江每篇封面图都是单独制作的,会带有观点和logo,然而有种债销每次簿记完都刷海报的感觉;华创总是报告图表……

Any clue?

想想感觉在封面图上如果很有特色,也会被记住呢。我们都是金融服务人员,销售是一辈子的活儿,口碑相传和影响力…我不班门弄斧了。饭统戴老板相信很多人都关注了,我朋友圈的「含戴量」为33.87%,他每篇文章封面图根据0.618黄金分割点把logo和图标放在了左边,右边是与文字有关的图片。

谁是点评届的「快银」?

前面说到很多卖方会出「快评」,根据我的不完全观察,董老师(对,就是那个我们人手一本红宝书蓝宝书的董老师)的快评是发的最快的,一般会在数据出来之后30min左右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再根据我一段时间的偷师,感觉自己似乎窥到了一些写快评的道道呢。我们拿前几天新鲜出炉的2月份官方PMI来举例吧。

我们都知道PMI分项有:企业规模、分行业、分类指数(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等。我知道大多数人是看华尔街见闻或万得弹窗来看数据的,盯着统计局网站刷的估计不会太多(是的,我们都被惯坏了)。华尔街见闻会带上文章或统计局链接,点进去,统计局会有分析(是的,又被惯坏了,统计局已经写好了点评)。

1、先浏览一遍,有个概况;

2、起个6-7个字的七言绝句式标题,概括PMI变动

3、把分项和统计局的分析复制粘贴归纳总结

4、循环使用:春节错位、抢XX、补or去库存等归因因素,想得起来的话,把近期市场其他波动因素纳入进去

好了,一篇快评完成了。

是谁,最喜欢用「?」

经过我粗略扫了一眼,时间范围是2018年至今的所有公众号研报,含「?」率比较高的有X风、X创、X泰、X盛,X商(一开始就是这家用起来的吧~)、X金、X信。

那我也不知道是谁最多了。

我个人觉得这是个挺好的形式,至少要比七言绝句式标题会更吸引人点开吧

不定时宇宙重启

经典的卖方研报很多,前面也有一些举例了。卖方真的是体力和脑力密集型的岗位呀,我当年就是那种自命题作文都要对文章题目纠结半天的人,想要每天写、每天不重样,挑战很大。

让我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旭总写了一篇《【光大固收】国开债活跃周期研究》,再次重申,我对卖方分析师们都是很崇敬的心态,毕竟这是这么高大上要求高我连门都摸不着的岗位。这篇文章深深的触动了我,因为它让我想起了我当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热),早上坐公交车去上班的路上阅读的这篇研报《【兴证固收】活跃券那些事》,这篇研报发表时间为2016年6月22日。

当时,我比现在更加小白。看到这篇研报之前,我就奇怪为什么大家成天搞10Y国开… 看完这篇研报,我的困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此深深记住了这篇研报,此外兴证固收还出过一个“活跃券专题”。再加上从去年年底开始,感觉我债开始走入「无聊」,震荡、能写的不敢写、被隔壁抢风头(股债跷跷板、春季躁动)、感觉除了水点评对自命题是抓破头皮也难想出更创新的idea了…

连我自己都这样觉得,卖方分析师们会更苦恼吧,不能不出报告呀。

于是我发现,宇宙在不断重启……. 甚至还有平行宇宙。

不得不看之信用篇

2018年是,利率一路下,信用一路爆。

QQ群里每天都有问“XX还了么?XX有事么?XX怎么样?”的,2016年可没有,当年只顾买买买,生怕没抢到,投标都还有返费呢。啊,the good old days…

因此,除了看募集、评级,调研,小道消息,财新,每天不可不看卖方整理的信用风险及关注事件了,有没有被关注,有没有被调,新增借款又多少了,有没有被调查,有没有涉及诉讼,又为谁提供担保了……

在此推荐:华泰、中金、天风、光大,国盛、国金,都有每日风险or负面信息整理。感谢!辛苦了!

不得不看之数据篇

笔者不才,债市小透明一个,没能混进很多大佬的卖方群,也没能加到几个首席大佬。从还能悄咪咪呆住的几个卖方群看,数据和图整理得十分出色。辛苦了!

华泰、中金,“奶妈型”卖方是一应俱全,从资金面到估值,到各种利差,到一级发行结果,到近期政策跟踪,到…… 如果是人工整理,还是挺花费时间的,如果是拉数据,也得检查对不对避免翻车。致敬!真是把买方惯的。有不少投资经理,是不动手整理这些的,我猜。(此处不接受反驳)

我不知道做债的大佬们近期都在关心什么问题,我挺关心从政策底到经济底还有多久的。近期的数据嘛,反正都是「春节因素」,所以我个人感觉是不是应该更紧密跟踪高频数据。Thank God,我们有招商和方正的高频数据跟踪,如果还有其他卖方有做的,是我没能加上各位大佬。

在此真的,再次对各位卖方分析师表达敬意

最后:给卖方固收研究的几点建议

班门弄斧了要开始,仅从我个人的视角提出几点建议供大佬们一笑,此处如有冒犯,确实是我说话没斟酌好。

幼稚的建议1:招些在买方呆过的人、放弃名校执念、招desperate的人

其实这个建议主要想表达在招人上的…

像我前面说的,卖方需要经常给自己「自命题作文」,并且现在卖方研究所就是为买方服务这种模式不轮到我来提。因此,买方需要什么服务,或许在买方呆过的从业者会更了解;二级市场的套路买方从业者更了解。

卖方分析师非名校硕博怕是进不去了的,不过….

幼稚的建议2:建立自己的特色

「隐形卖方」如何破局?

我觉得还是得有“爆款”出来… 这么说太轻浮了,就是总得让人记住些什么,比如X通的“每周交流与思考”,甚至隔壁的“外资研究看X盛”,或许养不起这么多人,或者是各种掣肘,但总归是有突破口的。

我看到市场上有每天轮班,定时定点整理市场新闻的,简直比我们对头寸还准时。这个形式,或许有还能改进的空间。比如,高亮重要信息、加上些点评而不是简单复制新闻等等。

幼稚的建议3:就算不看,至少也要收集和梳理市场上其他卖方的报告(标题)

这其实很简单,找个实习生,Python一拉就出来了,很快。这也是大数据分析嘛,并且能保证不出现撞衫(撞车)的尴尬。

特别是,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撞标题也不可怕,就怕这标题还曾经刷屏过。Reputation太宝贵,我相信没有人不珍惜,特别是卖方分析师们,有多少可以滥用?

 

本文来源固收业余选手(ID:newborn-ifcc),授权华尔街见闻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