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头版评论:楼市“初春”谨防热炒

经济参考报评论文章称,个别楼市炒作新闻引发的“跟风”行动会传递错误和虚假的供求信号,一旦形成“羊群效应”,导致房价上涨预期自我实现,会影响地方经济,让个别地方财政欲罢不能,值得高度警惕。

在楼市回暖势头日益明显之际,新华社主管报纸经济参考报4月4日头版刊登评论文章,称经济金融基本面决定了中国的房价增长空间日益狭小,“需高度警惕楼市热炒苗头,坚决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

文章认为,近期个别城市微调了政策措施,是在“房住不炒”的大框架下对房价过快上涨时期出台的临时管控措施进行适当的修复。而个别楼市炒作新闻引发的“跟风”行动会传递出错误和虚假的供求信号,加剧市场紧张气氛。

文章称,若不及时澄清和有效管控上述行动,一旦形成“羊群效应”,将导致房价上涨预期陷入循环证明和自我实现的境地。这种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运行会让地方经济转型受阻、经济活力受限、经济动能消减,同时“让个别地方财政欲罢不能,将影响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值得高度警惕。”

在此之前,华尔街见闻本月初提到,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楼市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回正,30城商品房累计增加4.4%,11城二手房累计增加6.4%,其中一线城市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增加41.8%,累计成交总价同比增加8.1%,但三四线代表城市市场仍在降温。

光大宏观张文朗团队日前统计,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安徽、天津等对土地财政依赖较高的区域已经边际放松了楼市政策,未来福建、山西、湖北等地楼市政策调整的可能性似乎相对较高。但与2014年相比,从放松楼市政策的城市数量和政策的力度来看,这次放松的力度有限,说明“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不会重现2014年全局放松的现象。

在经济参考报上述评论发布前一日,本周三北京青年报撰文称,房价没有随着市场成交量而同步上涨,无疑是最好的现象,也是楼市调控最希望出现的结果;一定要防止头脑发热,再次增加库存或者放松调控,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

上述经济参考报文章的全文如下:

楼市“初春”谨防热炒
2019-04-04 陈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一段时间,沉寂近两年的楼市人气有所集聚,个别城市房地产中介电话营销明显活跃,市场炒作有所抬头,房地产市场似乎再现久违的“小阳春”。但要看到楼市时过境迁,“房住不炒”定位已然深入人心,经济金融基本面决定房价增长空间日益狭小,需高度警惕楼市热炒苗头,坚决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

2017年以来,热点城市先后出台了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投机炒作势力得到有效遏制,市场成交量萎缩。经历两年严厉调控后,房价出现回落,而市场需求有所累积,房贷利率稳中有降,刚性需求入市意愿增强。因此,个别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小阳春”,是需求正常释放的结果。过去近两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实施“因城施策”调控措施,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市场的投机炒作动能已基本消退,楼市迈出了回归居住属性的坚实步伐。

目前来看,我国房价上涨空间已经较为狭小。房价过快上涨明显透支了楼市增长潜力,大多数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租售比、居民杠杆率等多项指标都已超出合理范畴,反映出房价对基本面的明显背离。人口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础,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楼市的发展空间。2018年我国新生人口出生率为10.94‰,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到来,势必削弱房价上涨的人口红利基础。资金面扩张也受到市场投资收益率的刚性制约,房价上涨的资金驱动动能正在减弱。而房地产金融日渐规范,住房市场违规加杠杆成本急剧上升。在“房住不炒”大框架下,近期个别城市微调了政策措施,是对房价过快上涨时期出台临时管控措施的适当修复,重在发挥市场信号的作用,并积极探索构建长效机制。

应该看到,房地产业固然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但住宅投资涉及居民跨期消费选择问题。在当前居民高杠杆率的大背景下,家庭住宅不动产加快形成同时,消费增长空间势必会受到刚性挤压,影响到未来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无论是热点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家庭财富向住宅不动产加快转移的同时,家庭消费增长潜力受到了抑制。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而城镇居民实际增长5.6%。2018年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8.2%,低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特别是当前我国城镇住房供求关系总量基本平衡,结构矛盾较为突出。即便热点城市住房供应相对潜在需求存在缺口,但过高房价已经超出刚需实际经济能力。

当前,要高度警惕房地产市场炒作之风抬头。历史经验充分表明,房地产市场缺少理性。个别楼市炒作新闻所引发的“跟风”行动,会传递出错误和虚假的供求信号,加剧市场紧张气氛。若不及时进行澄清和有效管控,一旦形成“羊群效应”,将导致房价上涨预期陷入循环证明和自我实现的境地。这种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运行,是以地方经济转型受阻、经济活力受限、经济动能消减为代价的,同时又让个别地方财政欲罢不能,将影响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值得高度警惕。

综合来看,我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的高质量才是基础。外部冲击和内部转型,都需要从发展高质量的实体经济来应对。房地产业既有实体经济的一面,住宅供应和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可以支持社会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的居住需求;同时也有虚拟经济的一面,房地产投资属性易引发市场的非理性炒作,催生房价泡沫,导致相关风险高度聚集。因此,在加快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合理发展房地产业实体经济面的积极作用,也要坚决消除房地产业虚拟经济面的消极影响。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开通华尔街见闻金卡会员,马上领取2019全球市场机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