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牛股 为什么有的机构甚至做空医药股?

一款成功的特效药能够拯救数百万的生命,但并不必然能够给股东带来利润。这二者之间存在太多变数,例如一旦疫苗问世,特效药的需求是不是就受到限制了?政府会否允许研发企业自由定价来盈利?

疫情全球肆虐,全人类对特效药的翘首期盼带动了一批概念股集体上涨。

然而,随着特效药问世的希望越来越大,投资者却开始变得越来越理性,意识到一款成功的特效药能够拯救数百万的生命,但并不必然能够给股东带来利润。

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例如面对狡黠多变的病毒,一款特效药就能够一劳永逸了吗?一旦疫苗问世,特效药的需求是不是就受到限制了?政府会否允许研发企业自由定价来盈利?除了定价问题,生产和销售方面的瓶颈如何解决?

考虑到前期的上涨可能已经透支了一些医药公司的实际估值,一些投资者甚至开始做空热门医药股,而另外一些投资者则另辟蹊径,押注一些研发抗体疗法的小型企业。

股价和盈利潜力之间脱节

被寄予众望的吉利德,今年以来股价上涨了17%。该公司旗下的瑞德西韦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新冠药物,临床数据显示,瑞德西韦能够有效减少病程时间。

吉利德预计到年底前将会生产出满足100万个疗程的瑞德西韦,这将为公司带来数十亿美元的营收。如果公司开发出吸入式或其他替代静脉注射版本的瑞德西韦,其药物销售数据将更高。

有投资者估计,假如瑞德西韦每疗程收费4000美元,那么100万疗程预计将带来40亿美元的收入。而这一数字远低于吉利德今年以来的市值增幅——146亿美元。

而定价对于吉利德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由于此前曾因为对艾滋病和慢性丙肝药物定价过高而备受争议。这一次吉利德对定价尤为谨慎,公司发言人称,公司尚未为瑞德西韦定价,目前重要通过捐赠方式来保证供应,未来也将致力于让全世界的患者获得负担得起的用药。

吉利德已经表态,将向医院捐献150万剂瑞德西韦(预计满足14万个疗程)并向低收入国家免费授权专利加速大规模生产。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慈善之举”无疑会进一步削弱公司的盈利前景。

管理Perceptive Advisors的对冲基金经理Joseph Edelman认为,目前大多数股票的价格没有考虑到现实因素,类似吉利德这样的医药公司,它们的股价和盈利潜力之间存在脱节。

对冲基金经理Joseph Lawler则坦言,其管理的JFL Capital Management正在做空吉利德,他认为即使瑞德西韦的效果不大,人们还是会使用这种药,但吉利德不会赚很多钱。

特效药和疫苗之外的第三选择

对于研发特效药的药企来说,他们面临的一个潜在“威胁”是疫苗。一旦疫苗成功问世,患者数量大幅下降,那么特效药的需求自然也就下来了。

不过在等待疫苗问世的过程中,投资者们正把目光转向那些研发抗体疗法的企业身上,比较代表性的是中和抗体领域的美股上市公司VIR Biotechnology和再生元(Regeneron)。

所谓中和抗体是一种可通过中和或抑制病原体(例如病毒)的生物学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侵害的治疗性抗体。

中和抗体的最大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治疗新冠病人,也可以在短时间3-6个月内避免人体感染,类似一个超短效果的疫苗。

今年以来,再生元的股价上涨了52%,市值增加了230亿美元,VIR的股价上涨了148%,市值增加了23亿美元。

作为行业新星,VIR去年底刚刚上市,但发展迅速。公司预计最快可以在3-5个月内开始人体临床实验,在秋季疫情卷土重来的时候首先获得应用。再生元则预计,夏末开始生产10万份剂量的药物供人体实验。

风投公司ARCH Venture Partners联合创始人Robert Nelsen十分看好抗体疗法,他表示研究人员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疫苗,这将为抗体治疗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

而且Nelsen认为,疫苗从来都不是100%有效的,所以抗体疗法可能是防止病毒再次出现的关键。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