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关乎14亿人饭碗的种子

杨泳洁
以后中国人的饭碗不但要端在自己手上,而且要装中国粮,这个愿望很快就会实现。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注定要中国种业来扛。

2020年9月1日凌晨,一群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出现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身后,大批货车列队等待。

但他们等候的贵宾并不是人,而是来自丹麦的1040头种猪

这批种猪来中国也不会感觉孤独,在此之前,他们的欧洲亲戚法国种猪已经来了至少满满6架飞机,后面还有更多。

丹麦种猪到的次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发表了“猪芯片”理论,认为现在原种猪很多是靠进口,这种格局必须要改变。养种猪就是做“猪芯片”,现在必须冲上去自己解决,要解决种猪国产化问题。

其实养猪遇到的问题,农作物比如蔬菜领域早就遇到了。

根据《2019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2018年我国进口农作物种子7200余万公斤,进口额4.75亿美元,其中蔬菜种子进口额2.28亿美元,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

国家统计局与产业专家数据显示:甜菜类国外品种在我国农作物生产中占比高达90%;胡萝卜品种中,国外品种占50%;番茄、萝卜、白菜、黄瓜等情况稍好,但国外品种占比也在10%-40%之间。

所以,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猪养殖国,在肉、菜上实现了14亿人的自给自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了不起,但中国却称不上农业强国。

因为无论是菜篮子还是肉篮子,都容易被人卡脖子。农业种子一旦断供,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芯片领域。

洋种子如何占领中国市场

洋种子占领中国市场的方式跟如今互联网巨头扩张很相似。

众多来自美国、瑞士、荷兰、以色列等国的公司,以“先免费”的方式推广“洋种子”,在农民试种之后觉得不错开始扩散,取得优势地位垄断市场后,再开启提价模式,农民欲罢不能,中国的种业企业短期内也很难与之抗衡。

譬如下图:前八大种业集团已经占据了全球过半数种子市场。

 

前三个种子公司占据玉米种子73%的市场份额,大豆种子69.3%的市场份额。

育种就那么难吗?还会被卡脖子,知乎上有个问题,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下面有专门学过农学的人给出了专业解答。就是从遗传的角度,植物的优势不能稳定遗传,今年的收获明年再种,可能遗传到的就是劣势基因,不能跟今年的一模一样,不能再高产或者具备别的优势,所以不能种了收,收了种,只能不断的从种子公司购买。

养猪领域也一样,因为西方对种猪培育技术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只肯高价卖给我们第一代,第二代的种猪,对于原始种猪则是严禁出口给中国。最狠的是,出口的第一代、第二代种猪只能再自我繁殖1-2代,到第三、第四代就完全丧失了繁殖的能力,抗病能力也大大降低,动不动发生基因崩溃的情况。

所以无论种菜还是养猪,如果自己不能育种,一个悲剧而无奈的轮回就是:买种——种植/养殖——再买种——再种植/养殖。

取得了垄断地位之后,洋种子巨头采取的策略是涨价

各地菜农就饱受其苦,一些蔬菜种子价格堪比黄金。比如一种番茄种子,每斤可以卖到1万元人民币,换算下来每克200元。同样的品种,国外种子的价格一般是国内种子的6倍以上。行业人士甚至笑称:洋种子可以论粒卖,而国产种子只能论斤卖。

养猪也一样,坐飞机来到中国的种猪据报道价值30000一头,每头重量在40-80斤,换算成肉价750一斤。

这么贵为什么一定要买呢?国产的不行?

在很多品种上,确实不行,毕竟在投入产出比上,农民及企业们也是算过账的。

寿光蔬菜协会相关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国外蔬菜种子蔬菜产量比同类国内蔬菜种子的蔬菜产量要高出20%左右,抗病虫害的能力也强,而且因为这些菜的品相、口感确实比国内的好,所以售价也能比国内品种高出20%左右。

垄断带来的还不仅仅是高价,还会进一步抑制国内种子及种企的发展并促使其灭亡,所以洋种子一旦断供,国内农民或者企业可能突然间根本没什么可用。

以养猪行业为例,自从洋猪大批量进入中国,因为洋猪3-5个月就能出栏,而土猪要养上一年,养洋猪显然更赚钱,导致许多国内的土猪都已经濒临灭绝。

 

中国种业突围之战

截至到202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种子需求国,但因为问题重重,大而不强。

想解决问题,打赢卡脖子突围战,就要创新求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第一:中国种企当自强

洋种子大举进攻的时候,中国种企也要打好自卫反击战。

怎么打呢?

打铁先要自身硬,先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研发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投入,不断研发新种,甚至在供应国内市场之余,还能开拓海外市场出门当“洋种子”。

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名字冠名的隆平高科就是一例,这家公司于2000年在深圳上市,历经多年发展,已从安江农校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科研小组发展成为全球种业TOP10。

所研究的也不再只是水稻,还包含了杂交辣椒、优质西甜瓜、蔬菜、棉花、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创新,并在多个国家建立起了自己的海外研发中心,并参与多起海外并购项目。

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到一家全球性的公司,隆平高科为国内种企自强自主独立研发走出了一条可以参照的发展路径。

第二:兼并收购快速提高

由于种业门槛较高,小企业难以为继,大企业扩张不及。通过兼并收购强强联合就成了企业短时间内获取研发技术、拓展营销渠道、降低成产成本的利器。

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正是这样的天作之合。

先正达是世界最大的农化公司和世界第三大的种子公司,相当于芯片领域的台积电,当时全球种业巨头孟山都也希望迎娶这位佳人,不过由于中国化工集团能够帮先正达进入中国以及亚洲市场,在业务上双方又不冲突,最终抱得佳人归,斥资430亿美元后,中国化工拥有先正达94.7%股份,相当于直接晋身全球种业第一梯队。

第三:抓住技术转型的关键机遇——转基因

尽管转基因在国内还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次重大的种业提升。

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转基因效率更高,且能够实现跨物种的基因流动,使得新种子在抗病毒性、产量、品质、品相等方面都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大力推动转基因商业化势在必行。

以我们高度依赖进口的大豆为例,我国目前大豆亩产约124公斤,美国转基因大豆亩产则为219公斤,将近翻倍,而且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也比国产大豆高3%。

加上漂洋过海的运费,洋大豆还是比国产大豆成本低,也促使很多榨油及养殖企业热衷购买洋大豆,而国产大豆企业不买,农民也不爱种,就越发的越来越少。

如今我国每年消费的大豆约90%都要靠进口,在价格和供应上都容易被牵制。甚至美国、巴西大豆涨价,都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肉价。

但如果转基因商业化在国内放开,问题就迎刃而解,因为在国内种植的转基因大豆成本肯定会低于漂洋过海来的洋亲戚。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政策不断出炉,转基因商业化有望加速。

这扇大门一旦打开,众多农作物领域比如玉米、棉花等都会迎来新的进展。

中国种业市场起步较晚,过去被洋种子卡脖子没什么,在看清形势经历阵痛之后,势必会浴火丛生,从种业需求大国发展到自给自足再到种业输出大国。

以后中国人的饭碗不但要端在自己手上,而且要装中国粮,这个愿望很快就会实现。

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注定要中国种业来扛。

参考资料:

《十张图读懂全球种业现状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发布于前瞻经济学人

《中国种业全球第二,为什么却受制于外国种子?》发布于神农岛

《套牌假冒种子的定义和危害》发布于农民日报

《知识农民袁隆平》发布于光明日报

《抄袭成风面临“卡脖子”隐忧,中国种业如何突围?》发布于瞭望新闻周刊

《种子行业深度报告:重视粮食安全,抓住转基因投资主线》来源于方正证券

《15年前,因为中国输掉“大豆战争”——国产大豆产业几乎全部沦陷》来源于粮油信息网

《这些常见的蔬菜种子严重依赖进口,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围堵的“芯片”?》发布于瞭望东方周刊

《种子比黄金还贵!洋种子统治中国最大蔬菜基地》发布于天宝农业服务平台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